晴時多雲

蔣中正不敢做的 吳清基蠻幹

注音臺語會話注音臺語會話

◎ 董峯政

自二○○八年以來,教育部近四年來為表揚對本土語言推展有成就的個人或團體,並且將本土語言區分「臺灣閩南語」、「臺灣客家語」、「臺灣原住民族語」等三組,舉辦表揚大會。筆者曾榮獲教育部二○○九年本土語言—臺灣閩南語傑出貢獻個人獎。本人對「臺灣閩南語」的用詞雖不滿意,但「臺灣閩南語」仍可簡稱「臺語」,教育部國語會的官網也稱「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未料如今教育部卻要求國立編譯館審母語教材不准使用「臺灣」二字,一律使用「閩南語」。這種「去臺灣化」的做法太可惡。

「閩」者蠻也(唐朝時有蠻獠之亂),帶有歧視之義。其實,明、清時代根本沒有「閩南語」用詞,早期移民來臺的先民皆稱自己講的是「泉州話」、「漳州話」、「廈門話」等,只因位於福建的南方,才牽強稱之「閩南話」,其實「閩南話」是為政治服務的說法。

「臺語」用詞是約定俗成的稱呼,從日治時期小川尚義所編訂「臺日大辭典」、連雅堂「臺灣語典」都直接將漳州話、泉州話稱之「臺語」。就二次大戰結束後,國府佔領臺灣,連蔣中正都曾為國防部印發的《注音臺語會話》題字(見附圖)。如今教育部卻又要把稍微有共識的「臺灣閩南語」簡稱「臺語」用詞,改回四十年代的「閩南語」,請問這是不是大開民主倒車?蔣中正不敢做的,吳清基蠻幹了?執政者眼裡還有Ho-Loh族群的存在嗎?

為何我們堅持「臺灣」二個字呢?因為臺語的語言層除了有閩越語(查某—女孩、屘姑—小姑姑)外,另有南島語(如:赤崁—漁港、麻虱目—虱目魚),有荷語、西語(如:甲—土地面積、三貂角—地名)、有日語(如:料理—食物、派出所—警察局)、有臺灣語(如:正港—正統、等路—禮物),這都是正宗原汁的「臺語」,請問福建的閩南語有這些用語嗎?(作者為南都電臺母語田園主持人,http://www.dang.idv.tw/)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