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不止是迷思 是符號暴力

◎ 浦忠勇/鄒族

國民黨中常委廖萬隆提出「立法維持原住民精純」與「原住民雜種」的說法,這兩天不分藍綠媒體、民意代表以及原住民社會,均表達嚴重的抗議。市井小民提出如此言論,已經相當令人不悅,結果竟然是由執政黨的權力核心人士—中常委所提出來,則不止是迷思,而是現代版的符號暴力。

種族純粹化,絕不像廖中常委所說的「避免原住民被同化而致語言文化流失」那樣簡單。精純,是知識的偏誤,也是種族歧視的源頭。人類歷史以「純種」之名,施行排擠或污名化「他者」的歷史,可謂罄竹難書!中國古代即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思想;以種族淨化的理由,德國納粹屠殺了百萬猶太子裔;日治時期高壓的理蕃政策,目的是要改造台灣原住民「成為純然的日本人」。種族純淨的論述,從來就不是站在族群平等和社會正義的天秤上。

在全球化與後殖民的情境下,每一個族群都被捲進更大的世界體系之內,人口流動而且任何文化緊密互動,雜揉擷取,文化混雜化,已經是無法違逆的事實。今天要的不是種族精純,而是不同族群之間的尊重與分享,位居要津的中常委提出精純論調,完全呈現了權貴者的無知與傲慢。

如果真要立法維持原住民血統更純種化,是不是乾脆規定禁止原漢之間任何形式的接觸,否則難保原漢的青年男女可能因為兩情相悅而終成眷屬,就會陷入「違背國家法律」的險境。請問,可能嗎?

(作者為退休國小校長,台灣大學博士候選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