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吉隆坡宣言」對台灣的啟示

本月十二日在吉隆坡舉行的東協十國加上中國、日本及南韓領導人會議閉幕,完成「吉隆坡宣言」的簽署,揭示成立「東亞自由貿易區」。由於中國無所不在的政治力道,該宣言的籌備與協商過程,未見有任何敘及台灣參與的言辭。以台灣排行東亞第四大經濟體的實力,竟如此被視若無睹,實令人憤慨莫名!

惟在憤慨之餘,吾人必須冷靜尋繹這項宣言對台灣的三大啟示。首先這是對「親中派」者的當頭棒喝。換言之,台灣無論在經貿議題如何對中國妥協或示好,包括放任資金或技術流向中國、取消中國產品輸往台灣的一切限制,甚至片面開放中國對台灣的三通等。中國絕不可能因此而鬆動對台灣的政治箝制,北京政治辭典的定義毫無模糊空間:「台灣是叛逃的一省,何來主權國家地位」!又再度在經貿議題的「吉隆坡宣言」中表露無遺。

因此,我們對以促進中國與台灣和平邁向共同市場為職志的政治人物,不僅不忍見他們如此欺矇自己的政治良知,更無法坐視這些人物繼續誤導國人。因為堅持台灣主權國家地位,不僅是全體國人安身立命的唯一屏障,也是這些政治人物對北京而言尚有籠絡價值。

其次,吾人必須對「恐共症」者醍醐灌頂。不可否認,中國快速崛起而唱衰台灣經濟的論調,已有甚囂塵上的態勢,「吉隆坡宣言」所呈現台灣成為「亞細亞經濟孤兒」的情景,居然有人沾沾自喜於台灣將趨邊緣化的推論成真,真令人有啼笑皆非的感歎。惟吾人必須持平指出,東亞地區倘能整合至歐盟境界,而台灣不在其中,則台灣經濟必將遭遇嚴峻考驗。

然而觀察歐洲經濟整合歷史,可歸納出成功演進的原因,係成員國均享有高度經濟發展水平、透明化民主決策體制,以及深厚文化資產與共同思維價值,惟其能歷經半世紀而順利邁進的首要因素,厥為彼此間絕無強凌弱、大欺小的政治意念!

「吉隆坡宣言」簽署的儀式,尚且出現溫家寶高傲以對小泉借筆的景象,這絕非僅微表不滿小泉前往靖國神社祭拜的情緒而已。藉由歐盟經驗檢視,東亞經濟整合的衝突性遠大於凝聚力,從而這項宣言,台灣何須懷憂喪志呢?

最後,吾人亦應秉持「愛之深,責之切」的態度,痛加針砭執政當局的決策。在政治議題方面,政府縱容在野人士絡繹不絕於朝貢北京,回應敏感話題軟弱無力,甚至對中國基本立場呈現曖昧不明的選舉操作,均屬極欠妥適的現象。在經貿議題方面,如何在兼顧國家安全與產業全球佈局,釐訂出與中國經貿互動的短、中、長程策略,絕非難事。

回顧長達十年台灣平均國民所得停滯不前的現象,如何在探索原委後展佈施政新局。特別是在探究瑞士何以能自絕於歐盟整合之外,其原因無非係瑞士經濟體系有能力不斷創造高工資的就業環境。如果台灣能持續在人力素質與技術創新展現競爭力,而對充滿同床異夢的「東亞自由貿易區」,台灣又何懼之有!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