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政策之外

◎ 陳麗菊

一般咸認,雙英同質性高,兩者個人形象理性溫和,因此,未來較勁重點不在個人,而繫於兩岸和經濟政策,尤其,民進黨將端出什麼樣的中國政策,將是選戰焦點。此番分析,實有若干偏誤和稍嫌不足之處。

其一,「個人形象」不等於「個人能力」,是以候選人本身仍將是影響選民投票行為的重要因素。雙英形象雖近似,但其領導能力與素質,經過這三年來各自分別領導政黨、國家的試煉和考驗,孰優孰劣,高下立見。

其二,馬英九的溫和形象近來出現變化。正當民進黨轉型,告別傳統強烈而激進、草莽式的黨政性格,誓言進入以政策、論辯、傾聽見長的新世代之際,馬英九率領的國民黨卻開倒車,出現走向激情、幼稚的跡象。馬政府除了強打自我感覺良好的政績牌,夸談那些忽視貧富差距的經濟成長數字、不察國家地位倒退的免簽證國家數字、拉攏年輕人的「FU」口號外,提不出得以向人民交代的施政成績單。

其三,鎖國的定義是什麼,到底是誰在「鎖國」、誰在「開放」?馬政府製造民進黨「鎖國」的論述,說穿了,無非是要為財團進入中國、國共兩黨交流開大路而鋪的梗。中國毫不掩飾其對台灣的政治野心,試問作為執政黨,難道不該謹慎處理台灣與中國政經往來的諸多課題嗎?步步為營等於鎖國,不計代價就叫開放嗎?兩岸政策應有理性論辯空間,國民黨勿再因一黨之私之利,睜眼說瞎話,硬扣別人鎖國大帽。

(作者為智庫專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