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星期專論》問題不在政治,問題在文化—民進黨三合一選舉大敗之後黨內紛擾的癥結在哪裡?

向陽

曾經在淒風苦雨中聆聽黨外爭取民主自由政見而感奮的人,曾經因為美麗島黨外菁英被捕而終夜不寐為台灣祈禱的人,曾經在二○○○年首次政黨輪替時歡欣雀躍迎接天亮的人,面對這次三合一選舉民進黨的大敗,以及選後至今該黨為代理主席問題而紛擾盈庭的現象,應該也有著心如刀割的痛才是。

痛的不是民進黨在一場地方選舉中的挫敗,痛的是這個曾經不畏威權打壓,獻上青春、幸福,乃至生命,為台灣人民爭自由、爭人權的政黨的腐化。痛的不是已經執政五年半的民進黨內訌,痛的是這個曾經因為堅持台灣主權而得到人民支持的政黨,主政之後偏離承諾,向過去反對的威權、傲慢逐步傾斜的表現。

回顧台灣民主運動史,從日治時期台灣文化協會為去殖民化而拚搏迄今,民運先驅面對兩個外來政權,堅心不移,經過八十多年奮鬥,方才走出台灣人民可以自主決定國家方向的大道,如今在民進黨主政不到六年之下,已見毀壞、崩塌,甚至有陷落之虞,民進黨不思修補、強化,反而因為挫敗而方寸大亂,紛擾未休,而可能影響到台灣未來發展,這才是關心台灣前途的人最憂心之處。

民進黨忘掉了,八十年來眾多顛躓於民主之路的先賢爭的不是權位和利益,而是人權與民主。以最近喧騰媒體的代理主席爭議為例,表面上看似正副總統的溝通出了問題,深層則隱藏著掌權者的傲慢,以及派系卡位優先於政黨改革,權鬥優先於反省的複雜紋理。

民進黨也忘掉了,黨外時期民運先驅堅持的不是一己的利益或領導中心的鞏固,而是台灣主權的落實和民意的彰顯。三合一選舉時,國民黨以蔣渭水、楊逵等台灣精神象徵拿來當「連結台灣」的看板,民進黨反而走國民黨以領袖號召選票的老路,就是顯例。

民進黨更忘掉了,美麗島事件、鄭南榕自焚事件中他們也身受的言論打壓、思想檢肅之苦,與人權的普世價值。主政五年多,不但黨政軍退出媒體八字沒一撇,就連選前發生桃園地檢署指揮警察查扣尚未發行光碟,嚴重侵犯言論自由的事件也無動於衷。民進黨當然也忘掉了民進黨高標的清廉自持,高捷案與陳哲男案因此成為壓垮執政優勢的稻草。

才幾年之間,民進黨曾經引以為傲的改革、本土、清廉,何以逐一消融?從改革走向腐化,從本土走向中國、從清廉走向貪污,曾經滿腔熱血支持民進黨的人民能不失望?曾經因為要改革、愛台灣、求公道而力挺民進黨的人,能不痛心?

放到民進黨代理黨主席事件上來看。過去民進黨抨擊國民黨黨政不分,以黨領政,執政之後何曾黨政兩分?差別只在國民黨以黨領政,民進黨以政領黨。在朝小野大的政治現實下,這是人民可以理解的;但人民難以理解的是,總統既可兼任黨主席,何以副總統兼代黨主席準備推動改革就叫「吃人夠夠」?總統兼任黨主席沒有黨政分際問題,何以不兼黨主席之後就有黨政分際?

問題因此不在總統或副總統能否兼任黨主席,而在號稱民主進步的民進黨已經偏離民主真義,成為一切作為都得看總統臉色才能運作的政黨。這也就是為什麼民進黨對於無關緊要的代理主席人選問題,要用到舉國譁然的「吃人夠夠」放話方式處理的原因。

這是文化問題,不是政治問題。問題在民進黨原有的民主文化已經沉淪,民進黨已由過去由下而上,以黨員和相對民意為依歸的民主政黨,朝向以黨領導人或政治領袖意志為依歸的強人威權文化傾斜。民進黨崛起之初,以地方包圍中央,因此勞工、農民與弱勢階級的聲音受到重視;而黨中常會的集體領導,也表現了民意折衷與協調的民主文化特質。遺憾的是,主政之後,民進黨反而成為貫徹領導人意志的機器和選舉平台,這使得該黨逐漸國民黨化,基層民意不再被傾聽;加上黨內派系相互掣肘,初選制度不當又使人頭黨員充斥,最具民意基礎的地方黨部因而樁腳化、派系化,遠離民意已是必然。民進黨主政五年多,還在地方選舉中挫敗,當然和民主文化受挫有關。而代理黨主席事件中,「吃人夠夠」之說、「自行負責」之說,何嘗不反映出主政者介意代理黨主席是否出自規劃的計慮,中常委決定代理黨主席的制度、黨員投票決定黨主席是誰的黨內民主文化,豈能不遭到踐踏?

政黨文化完整的意涵,除了制度規範之外,還表現在政黨受到黨員和支持者認同的意識形態、組織結構、黨內菁英和領導階層的行為作風之上,以及這些因素共同彙總而出的政黨形象。遺憾的是,若用這些指標檢驗主政後的民進黨,也多有磨損。過去民進黨主張台灣主權獨立、關懷弱勢階級、追求社會正義、強調勤政清廉等政黨形象,如今安在?而其中最令支持者扼腕的,是該黨對台灣主權聲稱的退縮,所謂「中間路線」、「四不一沒有」、「正名制憲做不到」等說詞,出自領導人口中,更使支持者失望、灰心,選前喊一中一台,選後向中看,甚至直呼忠誠支持者是「基本教義派」,民進黨不敗才怪。理念的喪失,黨魂的不再,是民進黨三合一選舉挫敗的主因,馬英九說「民進黨敗給自己」,從政黨文化的角度看,這是直中要害之語。

媒體與政界在民進黨三合一選舉和代理黨主席事件上,看到的大抵是政治爭鬥,我在寒流來襲的冬夜裡,想到的則是二十六年前美麗島事件發生之初,同樣的寒流同樣的冬夜,卻有著完全相異的感覺。二十六年前,熱淚為美麗島事件的蒙難者祈禱,感佩他們為台灣人權、民主犧牲奉獻,身寒而心熱;二十六年後,卻因美麗島精神的不再、民進黨台灣魂的游離而身寒心痛。一個台灣人民曾經寄予厚望的政黨,何以熱中政治權鬥,無心政黨文化和台灣主體重建至此?對內,動輒萬鈞重砲以轟同志於媒體,對外,則又卑躬屈膝泛藍領袖於階前,驕矜蔑視泛綠盟友於一側。

這樣有違台灣利益、不再民主進步的文化已經盤據民進黨,這是該黨遭到人民痛心教訓的緣由,也是該黨選後出現各種紛擾的癥結。

(作者為詩人,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