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幣飆 GDP衝

◎ 黃天麟

馬英九總統日前出席參選總統首場造勢活動時表示,今年我國人均GDP將有機會飆升到二萬美元。相信有很多人都會為此鼓掌叫好,但筆者卻非常擔心,這「人均GDP二萬美元」的「美夢」,將會成為壓殺台灣經濟的魔咒。

今年以來,台幣匯率之頻頻衝破央行防線,是否正在以明的暗的暗示我們,政府將允許甚至誘導新台幣之升值來達成「人均GDP二萬美元」的政治目標。本月八日,新台幣匯率已正式衝破央行堅守的二十九元大關(收二十八.九九一兌一美元)。

國際游資或許是因素之一,但新台幣升值的幅度冠於亞洲其他國家,則是現實。以中國的人民幣為例,雖然它被認為是嚴重低估的貨幣,但它今年以來僅升值○.八二%(由二○一○年底收盤的六.五八九七升至二○一一年四月八日之六.五三五四),同一時間新加坡幣升一.九三%,印尼盾升三.九一%,菲律賓披索升一.六一%,泰銖則是貶○.○五%,都遠不及台幣四.五三%的升幅(註:年初以來,堪能與台幣比強的,只有韓元,升四.五六%。但韓元是先貶後升,若從金融海嘯起算,至今仍大貶十五.七%,台幣則是升十.六%,一貶一升之結果,使韓元金融海嘯以來對台幣貶值約二十五%)。換言之,台幣在近幾個月,儼然是亞洲最夯的強勢貨幣。

強勢的台幣(指韓元、人民幣不同步升值),短期言,表示台灣國力及購買力之提高,國人亦可以較低價錢到海外旅遊,皆大歡喜。但長期言,可能會產生下列嚴重後果:一、大陸熱加倍發燒,加速產業外移,衍生更大的失業潮,勞動人口隨之外移中國;二、台灣的面板、DRAM等科技產業將因不敵南韓及中國之夾攻而從國際市場上消失。

「人均GDP二萬美元」是以美元計算之台灣人平均國內生產毛額,是故,只要台幣升值,其達成必易如反掌。我們當然歡迎此一目標能早日實現,但若是以台幣升值之方式來達成,即無異於飲鴆止渴,將會是難以承受的災難。

(作者為前總統府國策顧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