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民進黨必須凝聚社會力量創造「一二共識」

昨天是民進黨總統大選黨內初選登記的第一天,蘇貞昌與蔡英文先後完成爭取政黨提名的登記作業,接下來如果雙方在協調過程沒有新的想法,初選程序將由數場政見發表會的登場從而正式啟動。有志參選總統的人,當然要向全民詳細報告其治國方略與施政藍圖,個人何以必須出馬挑戰現任總統馬英九的原因,以及促成勝選的關鍵要素是什麼?不過在相互一較長短的同時,蔡英文與蘇貞昌兩位從政者都必須清楚認識:二○一二能不能達成「棄馬保台」的目標,關鍵在民進黨能否結合所有的社會力量創造「一二共識」?這個艱鉅的任務,任何個人皆無法獨立做到,因此他們的對手在外部,絕不是彼此。

此一形勢的研判,不是主觀的想定,而具有客觀的事實基礎。以蔡蘇二人分別表態參選後坊間各式民調為例,蘇與蔡或許支持度互有消長,但是倘若明天投票,他們並無全然把握取馬而代之,固然,這是出線前的必然現象,但是以馬英九施政滿意度低迷不振的現況,何以在詢問民眾投票取向時,受訪者仍未對民進黨投注更大的期待?原因出在哪裡?這是蔡蘇二人必須謙卑檢視的。

換句話說,過去民進黨在競逐總統大位時,傳統的經驗往往是二元思考,先搶黨內提名,再爭黨外勝出,不但競選策略有前後不同的兩套,甚至唯有先幹倒同志才有機會取得延長賽參賽權的邏輯至為高張,然而如今,這套叢林法則已經徹底落伍不再適用。黨內初選與正式大選其實已經連成一氣,初選的對話對象不再是民進黨員,而是全體公民,因此誰能樹立君子風範,誰可展現容人氣度,誰懂如何壯大台灣,誰又堅持清廉有能,不必等到中選會公告,現在就開始在評分了。而以國民黨掌握金脈、人脈的現任優勢,甫在五都選舉只能維持南二都現狀的民進黨,若要在明年初成功北伐一舉突破基本盤,實在已經沒有再區分你我、或者訴諸內戰的本錢。

對於精於算計的政治人物進行道德呼籲,經常徒勞無功,因此以上的警告無關感性,而是超級理性抉擇。不僅兩位參選人必須深諳箇中眉角,雙方陣營各自簇擁的民代、幹部、徒眾,也必須對此「小鍋小灶」的局面了然於胸,否則,依舊草莽習氣、流寇性格,聯誰抗誰、反誰戰線的後果,必然會把江山拱手交給「家大業大」的既得利益集團。既不能「棄馬」,則無從「保台」,二○一二之後,台灣必將進入不可想像的危險境地。

何以「保台」必須「棄馬」?很顯然,自今年初開始,中國已經將原本放在桌面下的「保馬」行動,堂而皇之的端到桌面上來推動了。國民黨自行顧好北台灣,共產黨插手輔選中南部,似乎已經成為最新的國共合作「協議」,國民黨非但不在意中國把手伸進來,並且頗有樂觀其成之態。前不久海協會長陳雲林訪台宣稱終於跨越了濁水溪,中國國台辦主任王毅近日更把卸任的南部縣長找去北京對話,由他時地不宜的吐出「民進黨兩岸政策要改」言語,這些徵候皆非出於偶然,而是目的清晰的計畫。共產黨為什麼要「保馬」?當然是中國認為「保馬」有利共產黨推動其統一進程,一旦進入「統一」時間表,等於走向毀台、滅台之路;由此 「保馬」三段論,台灣若不想日後被共產黨統治,只有「棄馬」,以對抗「保馬」,方得以「保台」,這才是二○一二行使投票行為的最核心本質。

因此,從「棄馬保台」的角度,蘇貞昌與蔡英文未來究竟誰贏得民進黨初選,根本不是重點,重點是出線的人可不可以贏得整個民進黨?而後藉由整個民進黨來贏得整個「棄馬」的社會?最終通過團結台灣大多數來實踐「保台」的努力?

既然個人權位不是重點,團隊分贓不是重點,則天下非一人所能獨治,民進黨何不透過這次初選建立一個遊戲規則,民調高低只是在「保台」戰役中編派每個人不同的戰鬥位置,不存在贏者全拿、輸者閃邊的選項,因此沒有必要你死我活。對於民進黨來說,諸多民調已經顯示:團結都不一定贏了,何況是不團結。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