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堅毅的日本災區兒童

◎ 韓良俊

NHK在昨天(二十二日)早晨的Asaichi(「朝市」)節目中,訪問了目前作為災民收容所的多賀城市市民文化中心,特別報導了在該中心避難中的十幾個兒童正在做的活動。令人感動的是,他們學習來當志工的大學生榜樣,也主動參加志工活動,為老人端送食物,更收集受災來避難者最關心、想知道的訊息,分類整理,貼示在廣告板上。小朋友們的說法是:「我們也碰到災難了,能了解其他來避難的人們的需要,所以要為大家做這些事,以減輕他們的苦難、不便。」「我們幸好已得到了救助,因此也要努力去幫助別人…」

在這次的災難中,各國媒體注意到有別於多國的是,日本國民雖然遇難,仍能保持鎮靜、守秩序與互助,並能為他人著想等等美德。看了NHK這些報導,我深覺日本國民的這些優質表現,原來其來有自,他們從孩提時期就是這樣實踐過來的。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預知,當這些兒童長大成人,他們也就如同大家注意到的日本好國民,小時如此「了」不起,大仍然是「佳」的。而這也就是日本必將能從遭逢這次這麼慘重的大災難後,重新站起來的最大保證!日本加油!

(作者為台大名譽教授,曾留日七年)

高中生看新聞

◎ 林至勤

日本這次發生地震時,台南大學附中管樂團指揮老師剛好在東京的車站正準備下車,他回國後向我們描述當時地震的景況,讓他印象最深的並不是地震的震撼或威力,而是日本人當下冷靜、守秩序的應變態度。

地震發生當下,所有人「走」出車站,沒有人大聲尖叫、沒有人推擠奔跑,每個人都遵守指示、不慌亂,十足的展現日本人雖大難當前,仍表現高度的冷靜與耐力。新聞也報導災民們仍安靜的依序排隊購物,或耐心的等待打公共電話報平安,一舉一動都值得我們敬佩、學習。但是,星期一中午的一則電視新聞,卻顯示台灣媒體素養之缺乏。

新聞內容描述一家日本商店,玻璃門窗遭打破、店內被洗劫一空,看似普通的竊盜新聞,播報員卻對此新聞做出武斷的解釋,強調「災民們先前冷靜購買物品的耐心似乎沒有了」,此言論的角度彷彿嘲弄日本人的耐心也不過僅僅如此,經過幾天的飢寒交迫,已經冷靜不下去了。

台灣有些媒體見不得別人好,一則趁火打劫的新聞硬要類推到全部災民的處境上,這則新聞只凸顯出部份媒體自以為是的態度,我們需要的是藉由新聞得知目前日本最新的救災情形,並盡自己所能幫助他們,而不是要聽記者自以為是的評論。

(作者為台南大學附中學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