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對重大災變 政府規劃了什麼有效方案?

日本首相菅直人週日向日本全國發表講話指出,上週五的強烈地震與海嘯,是日本自二次世界大戰後,六十五年以來面臨的最大危機。透過其幾近哽咽的陳述,國際社會對日本災情的沉重不但清楚掌握,並且更加深刻了解:當今世界的國家安全議題,已無法由傳統的軍事威脅所涵蓋,取而代之的是「綜合性安全」的概念。也就是說,許多危害國家利益的來源,雖然非屬軍事衝突,但其造成的傷害,往往不亞於戰爭。我中央氣象局就估計,這次的日本東北大地震相當於一萬一千枚廣島原子彈爆炸的威力,這個強度是台灣九二一地震的二七五倍。

看到台灣重要的鄰邦與盟友受到自然界無情的打擊,甚至昨天福島的第一核電廠再度發生爆炸,導致災難的停損點呈現不確定狀態,更加怵目驚心。在人溺己溺、感同身受,協助救援的同時,許多人也開始自我檢討:這件事如果發生在台灣會怎麼樣?台灣屆時還有沒有應變的機會?

在菅直人電視談話的同一天,馬英九總統也在總統府召開了「重大災害因應作為研討會」,他說:日本地震帶來的海嘯、火災與核能電廠意外事故,變成複合式的災害,造成衝擊與影響非常重大;台灣也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必須提高警覺。問題是,台灣的災防不會因為總統開個會、講講話,就可以高枕無憂,這場研討會後,究竟總統府、國安會、行政院、國防部、內政部等單位的具體強化作為是什麼?當局有沒有追蹤考核的後續動作?則應是國人共同關切的焦點。

猶記二○○八年八八風災造成小林村滅村與南台灣重創,馬政府的危機應變能力受到極大的抨擊,事後為了消除民怨,重新檢討防災體系,因此在內政部之下成立「災害防救署」取代「消防署」,使之成為專責的災害防救機構,各縣市也分別設立「災害防救局」,制訂撤離居民的標準作業程序,並要求國軍將災害防救作為中心任務等等。在事過境遷、媒體減少關注後,現在各部門的人力與設備是否已具完善配套?相關災防教育、訓練、演習是否經常認真執行?

風災、水災、震災,屬於台灣經驗的範疇,但政府的指揮調度、人民的危機意識,尚且都令人不敢自我感覺良好,何況這次日本遇到的海嘯、核災,台灣根本陌生至極。例如︰海嘯萬一發生,台灣的預警系統如何?是否針對沿海地區有立即撤離的法令依據?是否曾經演練過?以上這些疑問,海巡署長王進旺昨天在立法院說了實話,由於竟付闕如,因此「一定會受到蹂躪」。更不能輕忽的是,台灣現有四座核電廠,若出現重大自然災害導致的核安事變,分級應變方案為何?是否經常向附近居民講習?核電廠二十公里之內的台北市多數區域,以及核三廠所處的恆春半島,政府有沒有一如日本備妥疏散計畫、甚至最壞劇本?恐怕多數國人連想都沒有想過,更遑論是否具有日本人遇災時的素質了。

故而,政府主事者如果抱持著趁著國際災難新聞的熱度,做個即時秀,這是完全漠視了地球週期性的變遷問題。最近接二連三在全球發生的無預警重災,科學家早有諸多預測與文獻提出,台灣做為幅員不大、四面臨海、人口密集的島國,豈能不未雨綢繆、居安思危?因此,立法院必須反映民意,在近期內分別要求政府部門提出補強性的專案報告,該修法立即修法,該演習絕不怠惰,除了中央與地方的聯繫,政府平行的快速溝通,都要逐一詳加檢查。

尤其,重大災防已經涉及國家安全層次,這次日本受災重創經濟的復甦,已有「日本可能將失落十年」的評論,政府必須記取八八風災的教訓,國安會未來不能再怠忽職守、事不關己,現在就要負起總統諮詢與政策整合的責任,針對複合式的災害,與行政院協同規劃有效的應變方案,才能將台灣可能面對的環境危機降到最低,確保國家的永續經營與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許多人都相信,以日本人這次所展現的大和民族堅強韌性,日本東北的受災地區要重新站起來,絕對是可以期待的。同樣的,做為一個追求進步的民族,我們也必須時刻反問︰台灣呢?台灣政府與人民做了什麼萬全準備?台灣可以令人尊敬的特質又是什麼?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