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的0.3G 恐怕不夠!

◎ 孫建能

日本發生規模八.九的強震,身為營建從業人員的我不由得開始思考,如果這樣的震度發生在台灣,我們可能會發生甚麼樣的災難?

日本可以說是全世界地震法規最完備的國家了,但是對於地震力超過1G的強震,即便震央是在海底,破壞依舊是如此嚴重。而同樣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的台灣,法規規範的地震力頂多0.3G,而且這還是九二一地震之後才修訂的,舊建築物規範的地震力更低。也就是說,如果台灣發生這次日本一樣規模的地震,造成的破壞程度實在是無法想像。

因此,台灣在地震法規上對於耐震規範的提升已經是刻不容緩,並且不應只是針對新建建築物,對於在舊法規取得建照的建築物如何進行補強更是要去思考的問題,尤其是舊的公共建築物,包含發電廠、醫院、政府機關、學校等的結構補強,以防範大規模人員傷亡。(作者服務於建築師事務所)

1867台灣大海嘯之後

◎ 劉坤松

日本大地震,引發十公尺高的大海嘯,甚至包括台灣、紐西蘭、智利等太平洋沿岸三十多國也都發布海嘯警報。不禁讓人想起二○○四年南亞大海嘯亦奪走了近三十萬人的生命。

台灣地區自一八六七年以來即未曾遭遇大海嘯的侵襲,因此民眾對海嘯的認知極為有限,更缺乏防災意識。處在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擠壓邊界的台灣,地震是無法避免的,海嘯來不來呢?如果此次大地震發生於台灣東部海域之板塊邊界,引發大尺度海底斷層的錯動,那麼海底地形的優勢恐怕也不能保護我們免於災難。在此情況下,減低災害的對策,便是政府權責單位及學術研究機構,應加強與海嘯相關的研究,早日建立預警及防救災制度,積極加強民眾的教育宣導,進行演練,建立全民對海嘯的防災意識。

(作者為高苑科技大學通識中心暨防災中心副教授)

「可憐嘉彰成墟墓」

◎ 柯順隆

想起九二一地震後,我因為畏懼大自然的力量,遂將十五樓的家賣掉,換到九二一後才興建的大樓,符合新規定的地震標準的低樓層居住。九二一地震十多年了,災區的重建工作早已完成。但台灣人是依然故我,還是有記取教訓,加強地震災害的防範呢?

我讀地震史料,才知道原來台灣每隔數十年就有大地震紀錄。

〔全臺詩〕中,新竹人林占梅(1821~1868年)所寫的詩「地震歌有序」:……扶老攜幼出門走,忙忙真似喪家狗…幸哉淡水尚安全,可憐嘉彰成墟墓…。「可憐嘉彰成墟墓」之句,可見百年前,嘉彰地區就發生過大地震了。

一九○六年三月十七日,又發生芮氏規模七.一的強震,造成嘉義縣、雲林縣及台南縣北部一帶一千多人死亡、七百多人重傷、一千多人輕傷。民房全倒六千多間、半倒三千多間。

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一日,苗栗縣三義鄉鯉魚潭水庫及關刀山一帶,發生芮氏規模七.一大地震,三千多人死亡,一萬多人受傷,房屋全倒達一萬多戶,半倒則有三千多戶。

一九六四年一月十八日,嘉南地區發生芮氏地震規模六.一的大地震。死亡與失蹤共有一百多人、重傷兩百多人、輕傷四百多人,民房全倒一萬多間、半倒兩萬多間。

大地震這種天災,台灣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的。政府應有責任將這些大地震的史料編入教材,讓防震的觀念深入人心,人人做好防震準備。

(作者為作家,新北市三重區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