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澄社評論》亞歷山大港與台商

▇ 鄭天佐

最近到埃及亞歷山大港開會,見到它的興衰,感觸良多。

亞歷山大大帝時代,該港是西方世界貿易和文化中心,鼎盛時期無數商船往返世界各地,帶給亞港人龐大商機與財富。在文教方面,亞歷山大圖書館收集世界文化圖書大成,是世界著名學者慕名前來研究與講學的學術殿堂,也是世界最早的研究型大學。

可惜,後來羅馬帝國沒落,第七世紀,埃及落入阿拉伯人手中,亞港漸失世界商機而趨黯淡,圖書館也毀於大火,直到最近才由外國資助,在原址附近興建新館,也努力發展觀光和貿易。但國際競爭激烈,既錯失先機,恐怕很難回復昔日光芒。

台商處境類似。自從中國採取經濟開放政策後,很多台商眼中似乎只看到中國廉價勞工和龐大市場,趨之若鶩競往投資。在相同文化背景優勢下,一些台商賺了不少錢,也協助中國發展成所謂的「世界工廠」。

但是,中國商人學得快,羽毛漸豐,台商重要性只會隨時間降低。失去世界觀的台商,遲早只能依靠中國生存;也因此,一種所謂「自外於中國,台灣必亡」的說法,慢慢在台灣親中媒體出現。可以預見的是,今後台商為了自身利益,會企圖結合相關政媒勢力,左右政府來迎合中國政策,台灣人民追求自由民主的努力,勢必將受到嚴厲考驗。

誠懇建議台商騰出時間,到兩岸以外的世界各地走走看看。也許看到阿公國在杜拜沿海大興土木,建造金色海岸和人工綠色島嶼城鎮的壯舉,會得到靈感。他們豪華的度假村、設備完善的社區和成千成萬的豪宅,主要目標不是本國人,而是想吸引全世界的富豪前往度假、居住或養老,一旦計畫成功,財富會源源而來,也是他們為石油枯竭的未雨綢繆。

台商不應忽視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廉價勞工和龐大市場,也都在計畫建造「矽谷」。例如印度著名的軟體工業,如能配合台灣的硬體製造業,在國際市場必能創造雙贏。還有很多開發中國家會樂意與台灣攜手,只要台商和政府採取主動,建立全球商機不是難事。台商不必畫地自限只想在大陸發展,而必須放眼全世界。政府也應獎助台商往全世界發展,必然有向國際「嗆聲」的效果,而且成效會遠勝過勞而無功的小國外交。(作者為中研院研究員,澄社社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