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馬英九如果連任將把台灣帶向何處?

最近有一則涉及未來國家重大政策走向的訊息見諸媒體,透露出的跡象極不尋常,報導引述「近馬人士」的研判,直指馬總統如果在明年大選順利連任成功,下屆任期他將「加速推動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進程,並透過實質行動釋出善意,進一步要求對岸落實撤除對台飛彈」。這則報導雖然隨即遭到澄清,但總統府的用語卻避重就輕:「目前兩岸交流仍以先經後政為原則,繼續加強經貿往來,此時非討論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適當時機」。弔詭的是︰前者強調的是連任之後,後者在意的卻是現在不宜討論,這二者間出現了極關鍵的時間差。馬英九如果如願連任,到底他會不會加速展開與中國之間的政治進程?總統府實際上是避而不答。

已經公開表態將競選連任的馬先生,上個星期邀集了二○○八年幫他撰寫競選白皮書的所有成員,討論連任白皮書的再行編撰。三年前的那本白皮書,尚有諸多政策承諾到現在還未兌現,留下了不名譽的票據紀錄,馬先生日前藉由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的機會,自我解套說當初的政見是以八年為目標,因此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既然如此,馬先生顯然並不缺白皮書,現在還要提出第二本白皮書的價值與作用何在?對挽救個人與團隊信用有甚麼幫助?恐怕都會構成新的責難與疑問。

馬先生究竟有什麼想做還未做到的?翻閱他當年藉以宣示「準備好了」的政策白皮書,大致可分為幾類,一類是想做卻沒能力做到的,例如「六(經濟成長率)三(失業率)三(國民所得三萬美元)」目標;一類是想做卻暫時不敢做的,必須等到沒有選票的約制後,才能一不做二不休、放手硬幹的,如前所述的「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屬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不是一個新議題,前朝早有討論,而馬蕭在其國防政策白皮書中明白提出了「推動兩岸和解」目標,項下就具體條列了實施的三個步驟,分別是:要求中共撤除對台飛彈,協商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以及協商兩岸「和平協定」。

這些以營造台海和平穩定為名的政見,之所以至今八字沒一撇,係因在中國的盤算裡,「和平協議」是由結束敵對狀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台灣的政治定位以及台灣的國際空間等這幾塊拼圖所架構而成的,因此形同「終局」的解決。易言之,所謂的「和平協議」在中國而言就是「統一協議」,「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則是啟動「和平協議」的第一步。

尚待連任考驗的馬英九深知這些敏感議題茲事體大,一旦掀開潘朵拉的盒子,效應與後果難以逆料,因此暫時碰不得,於是這一任先以「先經後政」做為擋箭牌,將政治談判暫時做為懸掛在中國眼前的胡蘿蔔,希冀對方現階段提供經濟好處助其當選。然而,這個主觀性的願望能持續多久?基於「在中國歷史上留名」的需要,一旦國民黨繼續掌握政權,政治談判會不會反過來成了馬英九追逐的胡蘿蔔?國共兩黨會不會在二○一二之後就軍事互信、和平協議等議程排上檯面、按表操課、戮力以赴、展開推動?從其白皮書上已經白紙黑字載明得清清楚楚看來,馬先生是有此政策部署與意願的。因此總統府當然不能也無法針對「近馬人士」的分析直接駁而斥之,甚至「此時」非討論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適當時機的回應,也留下了待適當時機再議的無限想像空間。

台灣早在一九九一年就已經宣布動員戡亂時期的終止,不再視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交戰團體,現在仍未結束敵對狀態的是中國,中國若有誠意,隨時都可以自行宣布;國際上的軍事互信機制向來存在於實力相當的雙方,以台灣既無攻擊意圖、以及規模懸殊的條件,是要將軍事裝備裸體示敵嗎?至於和平協議一簽,是不是向美軍購即無必要?台灣關係法亦可休矣?這些可想而知的矛盾與扞格,還沒有包括中國要馬政府以什麼名份、何種代價以為交易,豈可不全部透明化交由全體公民充分討論,而逕採黑箱作業由一人壟斷所有決策權?

馬英九萬一連任,他究竟會做什麼?現在顯然已經成了「不可預測」的變數。 這三年來,當主政者打著「維持現狀」的旗號,事實上卻已經發生主權流失、扈從中國、軍力失衡等等諸多危及國家安全的嚴重險兆,倘若其如脫韁野馬再也不可羈絆時,台灣的政治與經濟地位又將伊於胡底?台灣還能不能保有民主體制繼續存在?似乎都將浮現問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