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很烏克蘭

◎ 楊信男

 

尤申科與泰莫申科親西方派,都主張烏克蘭應該「脫俄入歐」,融入歐盟並加入大西洋公約組織。兩人的地盤在烏國西部,該區以中小企業為主,貧富差距小,獨立思想強。亞努科維奇的地盤在東部,大企業與巨富群集,貧富差距大;是佔烏國人口十七%俄裔集中之處,所以傾向親俄。

二○○四年底大選時,尤氏聲望正隆,又與泰氏結盟,聲勢高漲;但亞氏有庫奇馬總統支持,因之勢均力敵。結果第二輪投票政府被控違規,在人民抗議下重新投票,才由尤氏勝出,即著名的「橘色革命」。

尤氏就職總統後,立即任命泰氏為總理。但不到一年,兩人即因意見不合分道揚鑣。

後來尤氏又因親信涉嫌貪污,經濟不佳,加上俄國因政治考量,故意挑起天然氣之爭,以致聲望一落千丈。改革派陣營的分裂終於讓亞氏於去年二月的總統大選險勝泰氏。

亞氏就職後,雖表示加入歐盟依然是烏國的長期目標。但又誓言改善與俄國的關係。

果然不久就與俄國達成協議,同意俄國黑海艦隊在克里米亞的租約延長二十五年,條件為由俄國「讓利」,將未來十年輸往烏國的天然氣價格打七折。協議送國會審查時,改革派議員斥為出賣主權,並丟煙幕彈,引發群毆全武行的場面。

在內政方面,亞氏一直希望將俄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

雖然他表示支持言論自由,但烏國多數的電視台都已逐漸見風轉舵,大力支持亞氏。另外,烏國政府也開始「整肅」反對派人士。不少前朝官員已被逮捕或起訴。最著名的是去年底,總檢察院以涉嫌在擔任總理期間挪用資金對泰氏展開刑事調查。烏國民眾擔心亞氏正朝「普丁」之路邁進。

烏克蘭及台灣均因語言、族群等及緊鄰大國而衍生「脫俄入歐」或「脫美入中」之爭,導致社會嚴重分裂。延長黑海艦隊租約以求俄國「讓利」也跟簽訂ECFA有異曲同工之妙。舊勢力在重新執政後, 打擊抹黑前朝官員,加強媒體控制以及改革派的分裂和執政不善,也都類似。如何處理這些困難,就看兩國人民的智慧及選擇了。

(作者為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