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精采100 流亡62

◎ 雲程

馬英九聘主張日本因簽署〈台北和約〉已經將台澎主權歸還「中華民國」的學者林滿紅為國史館長,期許其透過「中華民國」深化台灣與中國的臍帶。

林館長果不負所託,舉辦「中華民國」遷台六十年的大型展覽與研討會、〈台北和約〉等展覽。馬政府更預計在明年春舉辦〈馬關條約〉展覽,暗示當年大清只是讓渡「管理之權」並未割讓「主權」等,「中華民國」其實仍擁有台澎主權。但林館長因「『民國百年』一脈相承」的學術主張,將毛、鄧等人列入國史,忽略二○一二年馬爭取台灣選票的現實需求而下台……

林館長因中華民國而風光,也因「中華民國」而黯然;但她能看出「中華民國」內在的弔詭嗎?

歷史上,大清是:滿洲八旗的共主+蒙古大汗+西藏支持者+伊斯蘭保護者+漢人皇帝的聯合帝國 ,中華民國繼承大清哪一塊呢?一九一二年是「建國」還是「建政」?若為「建國」即無立場反對蒙古、滿洲國獨立……

毛鄧等人在一九四九年前的事蹟固屬中華民國,但一九四九年之後就有疑義。而這疑義,對林館長而言雖不成問題;但就法論史,其勉強湊合的歷史觀點卻禁不起一個大哉問:一九四九年前的中華民國,與其後的「中華民國」是同一個實體(continuity)嗎?

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日蔣介石將總統權力正式移交李宗仁後下台;四月二十三日首都南京陷落,總統李宗仁離開南京。官方雖美稱此為:分批疏散、分地辦公,但「中華民國」實已經解體而走向滅亡,更別說十月一日成立了新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忠於蔣介石的殘餘部眾歷經廣州、重慶、昆明、桂林等四散過程,終流亡到仍為盟軍佔領地的台北,經重整後享受短暫的「中華民國」落日餘暉,旋即又恢復為流亡地位的「中國人台北政權」(Chinese Taipei)。

一九四九年中華民國解體、總統李宗仁沒來台灣,這些抵台的蔣系軍隊、官員可自稱「中華民國」嗎?已辭職並移轉權力的蔣介石又自行上台,可稱「中華民國」總統嗎?哪些國家以條約承認了此政權為「中華民國」?這些條約仍舊有效嗎?「中華民國」憑據什麼法理存在於世?

金馬才有馬政府所稱完完整整的百年「中華民國」,台澎要分開講。就台灣人而言,你們所謂的「百年」無非是斷裂的三十八年+六十二年。甚至於,還能從一九七一年的〈二七五八號決議〉再次細分為三十八年+二十二年+四十年。

無論如何,不變的總是:一九四九年後中華台北不堪聞問的流亡地位,所謂「精采一百」只是南宋遺臣的取暖吹牛而已。(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