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三分昏迷指數催化台灣醫療再改造

■洪政武

四歲小女孩的頭部重創,以致顱內出血,經兩次開顱手術的折磨,昏迷指數呈現三分,需依賴呼吸器輔助維生,小生命垂危。

號稱全國醫療資源最豐富的大台北地區,竟然會發生這種腦神經外科病房遍尋無著的現象,且經台北區醫療網緊急應變中心調度未果,致使重創小生命長途跋涉,轉送一百五十公里之外的中部濱海醫院就診、動刀,應是寶島醫界之悲,更是台灣人之痛。

一位主治醫師之所以能立足於台北市立醫院腦神經外科領域,應是經歷過至少十五年的醫學專業養成基礎教育及嚴謹臨床再訓練,方能擔任此職。其過程深受政府之栽培,更承擔社會責任之重託,豈可在專業範圍內凸槌?在此,暴露了醫療體系運作的醜陋面。尤其值此行政院衛生署極度強調並全面推廣醫學倫理再教育的敏感時刻,是一大諷刺。個人身為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醫學倫理委員會召集人,認為醫界針對此不幸事件,應公開向邱小妹家屬致歉,更應向社會道歉。

在道歉之餘,我們更呼籲,具有良知而真正明白當前造成台灣醫療弊端的所有台灣人,包括政府、百姓、醫界、醫改會、消基會人士,都應即時本著同理心,以全民健康為己任,置個人利害於度外,各自保有滿分的昏迷指數,深謀遠慮,合創一個共贏並適合當前台灣社會醫療市場的健康保險制度。果真能如此,則邱小妹的遭遇,可催化台灣醫療改造的新元素。

(作者洪政武╱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醫學倫理委員會召委)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