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開放中國勞工來台風向球

◎ 賴中強

據工商時報日前(2010/11/11)報導,經建會劉憶如主委在香港參加「亞洲國際地產投資交易會」時表示:政府「明年一月將針對北京、上海等大陸商務客,開放來台自由行;並儘速開放陸企來台購買員工住宅」,我們對此感到非常錯愕與憂心,政府不是說絕對不會開放中國人士來台工作嗎?難道政策要轉彎了嗎?經建會是國家經濟政策的規劃、審議、協調機關,劉主委的發言代表國家未來經濟政策的方向,此事非同小可,「兩岸協議」監督聯盟,公開呼籲劉主委就以下四項問題,向國人澄清:

一、馬政府不開放陸勞的承諾是否有變?陸企來台投資,如果是僱用本國員工,無論員工是自行租屋或購屋,陸企均無購買員工住宅的必要,只有從外地來的受僱者,才需要企業準備員工宿舍或住宅。政府要開放陸企購買員工住宅,是不是要讓陸企引進中國人士來台工作?

二、陸企炒作住宅區不動產,年輕人還買得起房子嗎?政府開放陸企在住宅區買房後,各種投機性的資本必將蜂擁而至,屆時勢必無法阻止陸資的炒作,住宅區房價高漲,年輕人買不起房子的「痛苦指數」將進一步升高。

三、假藉商務、專業人士名義在台工作的中國人,到底有多少?資本家的呼聲反映了其現實的需求,中國商務人士、專業人士來台,如果真的只是參加商展、會議,何必花大把鈔票在台灣買「住宅」。馬政府上台後大幅放寬中國商務、專業人士來台,這其中到底有多少比例是「假研習、真工作」、「假商務、真工作」、「假專業、真工作」,讓陸企有了在台購買員工「住宅」的必要與意願?這也難怪景氣復甦後,國人的失業率竟居高不下。

四、政府推動兩岸政策欠缺就業影響評估:媒體一再報導,五都選後到明年初,中國商務人士、專業人士來台的名額與規定將進一步放寬,陸資投資項目及陸資投資不動產也要進一步鬆綁。然而,政府在推動這些政策前,並沒有進行「就業影響評估」,沒有讓勞工代表與專家學者參與,評估各項政策對國人工作權的衝擊,包括對不同產業、地域、性別、職務工作者的衝擊,並就政策是否可行與配套因應措施做出決定。民以食為天,工作權的維護,是社會穩定的基礎,政府如不亡羊補牢,改弦易轍,恐將違背「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初衷。(作者為律師,「兩岸協議」監督聯盟召集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