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安全?回家?路?

趙克堅

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災變,將沉寂已久的蘇花高(或替,或改,以下用蘇花X代替)的問題浮上檯面。蘇花X的興建必要性討論多方論戰,基本上而言各有各的立場與見解。但由於這次災變傷亡慘重,在加上政府與媒體的使力下,使得贊成一方的意見,某種程度上似乎在「民意」上獲得較大的支持。但所謂的民意是否為真實的民意呢?還是另一種民主制度下,利用一個事件炒作而得到的假民意?

一、民意觀點:所謂的民意,應該是民眾在各方面的資訊獲得充分,且已了解利弊得失後,所做出來的決定才是民意。現在在媒體不斷的播出受災區域及罹難者家屬畫面,再加上一些似是而非的數據及一句溫暖人心的口號-「我們只要一條安全回家的路」,的確鼓動不少人心。

首先談「安全回家的路」。一般而言,所謂「回家的路」通常指的是上下班(學)每天必須走的路,使用頻率相當高。這樣的道路使用安全性絕對是必要的人權。但是現在喊的口號「一條安全回家的路」指的用路人,顯然是離鄉出外工作的異鄉遊子,與一般普遍認知有些差距。所以精確的說法應該是「一條安全回鄉的路」。

只是,旅居外地異鄉遊子不大可能每天回家,就算蓋了蘇花高速公路,或者是將國道六號貫穿中央山脈延伸至花蓮,大大縮短了台北、花蓮間或台中、花蓮間的行車時間,亦無法使這些居在外的異鄉遊子能回家定居(時間、油資、精神)。

二、「安全」與「路」:「一條安全回家的路」首重的應該是「安全」,而不是「路」。國道、快速道路、或隧道替代道路安全嗎?今年四月國道崩塌事件,大家記憶猶新,當日的天候也並無颱風或豪雨,但塌下來卻是事實。

每當環保團體質疑蘇花X的安全性時,普遍性反駁的說法總是「現代工程技術」--依現代工程技術而言,沒有克服不了的問題,例如瑞士穿越阿爾卑斯山的隧道如何如何…。但穿越阿爾卑斯山的隧道剛落成不久,且尚未運轉,其運轉後所帶來的問題也尚未浮現,就目前而言,僅能說明依現代工程技術絕對能夠貫穿山脈,但能不能安全行駛,卻是有待日後正式通車一段時日後,才能得知安不安全。但可以確定的是,以台灣地質現況及板塊運動的頻繁程度而言,蘇花X這條路的安全性是值得討論的。

以台14縣草屯埔里段而言,921後幾乎逢雨必斷,為何斷?不外乎地震後地質鬆動,遇大雨後,雨水灌入地表裂縫將土石沖刷下來,而造成坍塌,而大規模坍塌處就位於隧道口,因而導致交通中斷。

再回頭看看台灣幾條貫穿山脈之道路如北橫、中橫、南橫、新中橫、中橫宜蘭支線、南迴等公路及力行產業道路,那一條道路不是柔腸寸斷?如果「現代工程技術」可以解決所有問題,那這幾條公路就不會是現在這樣的面貌了!所以蘇花X如建成,誰能保證隧道口以後都不會坍塌?又萬一坍塌有車輛受困時,又該如何救援?

台灣道路早有分級制度,什麼樣的地質地形適合開闢何種等級的道路,應該是件很明確的事情。如果越級開發,將增加土地的負荷,相對不穩定性的機率增大。土地一旦不穩定,其安全性就大大降低。台灣東部的土地是否適合如此的工程,想必地質專家們心中已有明確答案,所以所謂的「現代工程技術」,僅在於可以完工階段,對於後續運作問題,不見得是百分之百可靠!

三、合理用路權:東部區域因為需要「一條安全回家的路」,所以必須要建蘇花X。我想就台灣現階段各區域(非行政區域)的交通狀況而言,有鐵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可以選擇。再看看台灣其他區域,以離島而言,金門每年三月至五月間班機常常因大霧而取消,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等離島,夏季颱風來臨及冬季東北季風強勁時,班機不飛、船也不開,形成封島狀態。這些區域的居民連一條「回家的路」都沒有。如果「XX高」可以解決回家(鄉)的問題,那這些區域的居民連鐵路都沒有,是否是更有理由建一條「可以回家的路」呢?

區域交通網路的建設,必須要符合區域的特性來做規劃,不能夠一昧的以民粹或選舉政見來主導如何進行,亦不能夠簡化成台北有的哪裡就要有、西部可以建的東部也可以的方式來做規劃。適不適合、能不能夠,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早期台灣用「人定勝天」的理念所進行的農經開發建設,現今印證出來的成果就是水災、土石流,難道這些苦果是大家可以承受的嗎?

合理使用道路,就是一條安全回家(鄉)的道路,規劃出一條又寬又筆直但超乎土地可承受範圍的道路,會是一條安全回家(鄉)的道路嗎?

四、藍色高速公路:台灣島地理區位特性,全島有高山、平原、縱谷、丘陵等地形,周邊又有大小規模不一的島嶼。多樣性的地形,自然會產生多樣性的生活模式。但科技文明的虛幻果實,讓我們迷失了自我,小至小朋友間的相互比較,大到區位環境上的公共建設項目,這樣的迷失,使得我們逐漸失去了適應環境生存的本能。

台灣與日本及東南亞各島國一樣是海洋民族,但卻有不一樣的海洋思維。日本開路挖隧道的技術絕對比台灣先進,但相較於日本注重藍色高速公路的規劃運行,台灣落後更多。台灣東部海岸的交通,由於其海涯地形明顯,道路建設不易,且後續營運成本難以估計(中橫、新中橫、阿里山公路等等已營運道路為例)。而藍色高速公路的規劃與運行時程,絕對比開闢道路短,其建設成本及後續維護成本亦相對較低廉,是一條很適合發展的黃金交通路線。無論就安全性而言、或是就政府現階段力推的節能減碳及生態保育而言(少一條公路就少幾萬車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發展藍色高速公路系統,都是一項值得思考、投資的項目。

一條安全回家或回鄉的道路,並不一定要是一條寬敞筆直道路,也不一定要選擇在氣候有劇烈變化(颱風、豪雨)的時候回家。記得公路剛開始完成拉直拓寬時,大家車速常常因為過快而發生車禍,後來公路總局在電視上常常播一則公益廣告「安全,才是回家唯一的道路」!我想這才是全民都想要的一條回家的道路。(作者為生物多樣性研究助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