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朝野均應以自我革新魄力爭取民心

三合一選舉日益接近,朝野廝殺得難分難解。不論在立法院、在媒體廣告、在競選活動,雙方各使狠招。泛藍不斷製造弊案爭議,企圖把民進黨政府抹黑鬥臭。民進黨方面則反駁,弊案爭議是少數個案,除了立即處置害群之馬,也打改革牌還擊泛藍。

如果只看朝野你來我往,有人會覺得天下烏鴉一般黑,有人會認為民進黨快速沈淪。然而,如果被選舉策略所影響,產生某種情緒或心態,正好是選舉操盤手所期待的結果。

因此,站在頭家的角度,有必要透視朝野之爭的表層,掌握朝野政治表現的差別性。唯有如此,我們才能避開選舉風沙,俯視台灣的政治實相。

最近所謂的弊案爭議,已經進入司法程序,我們暫不議論。不過,依據若干跡象,尤其是總統府追回贈勳,民進黨火速動用黨紀,似乎透露民進黨政府中,有人已經隨著擁有權力而腐化了。

泛藍身為在野黨,監督政府,揭發不法,可以說是理所當然之事。如果因此澄清吏治,相信會受到肯定。而民進黨政府面對指控,整肅官箴,也表現出負責的態度。

這種朝野互動,對提升政治品質,不無正面意義。

但是,泛藍將弊案爭議無限上綱,將民進黨政府形容成全面性的貪污腐化,利用民進黨政府改革十八%優惠存款,慫恿軍公教人員動員抗議。這實已違背在野黨監督執政黨的真諦,儼然是一種拉對手下水的負面選舉策略。

我們在此絕非同情弊案爭議關係人,但將個人行為泛政治化,誇大渲染為整個政府、政黨的問題,有違就事論事的原則。況且,泛藍以高標準要求民進黨政府之際,卻又以低標準原諒自己長年的積弊,這種明顯的雙重標準恐難服眾人之口。

例如,國民黨所謂的黨產,是國庫通黨庫的產物,原本屬於國家,應當還財於民。可是,當民進黨批評國民黨對待黨產三拖四拖,它卻一再以翻舊帳來搪塞。這些國民黨舊帳,已經被批評幾十年了,至今還沒徹底解決,難道拖久了人民就會忘記嗎?

當泛藍的退休高官黨職併公職計算退休金爭議爆發之後,泛藍卻振振有詞說這在當時有清楚的法源依據。就像十八%優惠存款,黨職併公職計算,是國民黨自己亂搞,本來就不對,難道現在還死不認錯?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規定,兩蔣可以連選連任到永遠,這在當時不也是「合法」的嗎?其實,它們不是真正的合法,而是表現出黨國體制凌駕於法律之上。

泛藍已經在野,但過去的結構性弊案卻遲不改革,須知,光靠打別人的弊案是無法自證清白的。除此之外,泛藍不顧台灣安全,杯葛軍購預算;不顧台灣勞工飯碗,在野後積極推動中國投資;不顧台灣主權,跑去聯共制台,承認一中原則;平時說捍衛中華民國,但主辦國際比賽或接待中國人士卻不敢懸掛國旗。這不是舊弊未除新弊又來嗎?

泛藍猛批弊案,如果這是泛藍哪天重新執政杜絕弊案的承諾,相信多數人都會鼓掌歡迎。但若對內對外用雙重標準,嚴以責人、寬以待己,恐怕只會令人更加質疑,泛藍輸掉兩次大選依舊不知道要洗心革面。

而民進黨人士也應痛切檢討,杜絕弊案,相對於泛藍親中,站穩台灣主權立場,如此,弊案爭議或許可以成為轉機,未來展現耳目一新的作為。當然,若民進黨政府不思改進,坐實泛藍的批評,民進黨政府難保不會失去更多人心。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