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誰在製造階級對立

王崑義

毛澤東在搞農村革命的時代,曾藉由蔣介石所提出的「合理負擔」口號作為突破口,要求地主與富農階級實現「有錢出錢、有糧出糧、有力出力」的社會正義政策。蔣介石後來發覺毛把他的政策實行得更為徹底,並獲得大部分農民的支持,於是開始反批毛是在搞階級鬥爭、階級對立。

同樣的,阿扁為了實現社會正義,全力改革軍公教人員十八%的優惠利率,以實現社會「合理負擔」的目的。只是,阿扁的作為,看在泛藍陣營的眼裡,仍被抨擊為是在搞「階級鬥爭、族群對立」,那種余光中口中「狼來了」的恐共病兆,似乎又再發作。

然而,有兩個地方可以思考的,第一是泛藍已經跨海推行「聯共制台」的政策,為何還害怕阿扁在搞共產黨的那一套改革方案;第二是如果阿扁所推行的改革確實跟共產黨搞的土改一樣,那麼又是誰製造出「新階級」,讓阿扁有機會進行改革呢?

這兩個問題是一體的,過去國民黨和現在共產黨所統治下的國度,早就遠離群眾,他們都把自己變成既得利益的特權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特權,他們一個是築起「威權體制」,一個是惡搞「極權民主」,結果不斷的激起社會抗爭,並由此逐步瓦解他們的統治基礎。

一九八○年代台灣從社會抗爭到民主化的過程,以及現今中國內部社會抗爭事件頻傳,都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中國公安部長周永復就透露,中國境內今年八個月內共發生了七.四萬起群眾性事件或示威遊行和騷亂,而二○○四年一年內才發生了五.八萬起,十年前才只有一萬件。

從這個現象來看,現今國共兩黨害怕改革的歷史宿命,早就讓他們成為「難兄難弟」,所以「反改革」、「維持現狀」也變成了他們共同的語言,阿扁在政經與兩岸政策上要革國共兩黨的命,當然會變成他們共同的敵人。 (作者王崑義,戰略學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