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總統引用文章有問題

◎ 小銘

「城市美學 擋不住洪患噩夢」這篇文章,因為馬總統的引用,才著實吸引我的注意。對於副教授所寫的文章帶入大量臆測和結構邏輯的不嚴謹,相當驚訝!

文中第一段末說明「有人直批市府只會花大錢搞愛河景觀,卻不做基礎排水建設。」並在爾後兩段細數歷任市長到民進黨市長執政前接續完成下水道工程建設。文中也提到吳敦義市長,推動雨水與污水下水道分流,所以這是愛河具有親水性的原因。這是我覺得邏輯混亂的地方,原因是我不清楚作者目的是要說明高雄為何淹水,還是愛河為何具有親水性?

據我簡單的推論,作者應該是認為這都是和下水道的普及率有關。的確,依照內政部營建署下水道資料庫搜尋網的網站說明,下水道工程的確有分為兩種:污水下水道及雨水下水道,不過是不是吳敦義市長推動分流的我就無法查證。既然如此,我們就必須分別探討雨水下水道和污水下水道的個別接管率,並且必須提出數據,不能憑空感覺臆測,這是此文不嚴謹之處。

況且我們只要查「高雄市政府工務局下水道工程處」的網站,就可以知道在八十六年(吳敦義市長卸任前),雨水下水道完成率為接近八十七%,看起來數據不錯,但是九十八年已經達到九十五%以上,如果硬說民進黨市長沒有做,我覺得居心可議。

另外,八十六年(吳敦義市長卸任前)的污水下水道接管普及率只有三.九一%。如果作者說明後來愛河親水性增加和這有關,就完全的天差地遠,因為在民進黨執政時期,污水下水道普及率到去年已經接近六十%。

該文文末,又以自創因果的方式作為結論,試問:您是不是暗指民進黨政府沒有做下水道的興建或清疏維護?是數據還是自行臆測?因為就我查到的下水道接管率的數據而言,民進黨政府還是有進度,還是您有獨家資料?(作者為高雄市小港區三苓里民,學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