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如果中國攻擊美國航母

◎ 王志鵬

近期美國官方文件與重要的智庫頻繁警示中國所發展的反航母能力已有所成效,如二○○九年八月美國海軍情報處(ONI)分析報告,主要包括「C4ISR監偵能力、潛艦、巡弋飛彈、戰術導彈與反艦巡弋飛彈」等;二○○九年九月十四日2049計畫研究所,曾擔任美國國防部主管過台海事務的石明凱(Mark Stokes)亦以長達一三一頁的分析專論「中國發展反艦彈道飛彈試圖於西太平洋挑戰美國海軍」;二○○九年十月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艾里克森(Andrew S. Erickson)與蘭德公司研究員楊大巍(David D. Yang)共同指出:「中國發展反艦彈道飛彈以陸制海」;美國防部二○一○年二月「四年期國防檢討報告」(QDR)再次指出中國針對未來台海衝突所發展之潛艦、反艦飛彈等戰略作為,已成功擾亂美國現行的國防戰略布局;二○一○年八月美國最新提出的「中國軍力報告」中,亦再次強調中國發展此一能力之成效,其中特別關切的就是中國所發展的東風-21D。

美國之所以如此在意東風-21D的發展,莫過於該型導彈重返大氣層到目標區的攻角與速度高,極難以防禦,且可攜帶的彈頭選項多元(高爆彈、穿甲延遲彈、子母彈、甚至電磁脈衝彈),不必要必然擊沉航母,擊傷亦可以達成作戰目的。

對於美國近年頻密評論中國反航母導彈能力的意涵則有五:顯示中國發展反介入戰略能力確實有效;美國間接承認海權實力正消長轉變,中國逐漸挑戰美國西太平洋地位;美國期望能夠凝聚結合盟軍與友邦力量;未來美國與中國低程度的衝突頻率將越來越高;且美國軍事載台於中國近海運作存在高度風險。

最近美國航空母艦意圖進入中國黃海軍演,表面上美國是藉由制裁朝鮮與強化南韓反潛戰力,但實質深層的目的是為坐實長期「戰略情報監偵」。對此中國當然知道美國的真正意圖,因此也就強烈回應於八月七日發出近一個多月來第九度抗議,八月十三日並藉由中國中央人民廣播電台(CNR)網路版的報導,暗示將針對美國航母試射東風-21D導彈。

在如此劍拔弩張的緊張態勢,有一關鍵重要的變數,那就是北韓的行動,未來是否會再度引發類似的軍事意外,一旦發生勢必產生結構上的重大改變。

不過,儘管美中雙方提高武力展示程度與頻率,個人相信彼此仍然會有所克制,即所謂「鬥而不破」,因為雙方各有戰略目標與盤算,反而是美國著實派遣華盛頓號航空母艦進入黃海,中國亦試射東風-21D,那將是下一波東亞紛爭重要觀察的另一個開端。

(作者為中華經略國防知識協會副研究員,著有《台灣水下艦隊之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