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綠色執政較得人心的民主常識

最近一星期,台灣政壇最熱門的話題,聚焦於地方政治。在首都台北,郝龍斌市長因花博及新生高工程採購風暴,於不止一家民調中聲勢落後,選情告急,有人因此公開呼籲郝市長退選。在此同時,天下雜誌公布全國二十五位「縣市長滿意度調查」,綠色執政的縣市長囊括前六名,中國國民黨執政縣市則包辦後段班的十二個名次。民調雖然不是選舉,但反映民眾直接感受,從首都到各縣市民眾對地方首長的上述評價,不但符合民主常識,也凸顯民心向背,值得重視。

不同縣市首長的滿意度,有其個別或特殊因素,不過,上述縣市長的民調出現如此顯著的共通現象,已足以顯示一般民意走向。民進黨對此的解讀是,「綠色執政,品質保證」再度獲得公眾肯定,顯示民進黨的治理能力遙遙領先國民黨。相形之下,國民黨的反應,從其黨中央的尷尬,為「會做不會說」的個案叫屈,到台北市政府自稱「可能行銷、包裝不夠好」,乃至於吊車尾的台北縣府宣稱「不能理解這樣的調查結果」。顯然,面對「國民黨比較會治理」的迷思被打破,「百年老店」從中央到地方,不但不敢面對民意現實,還以各種託辭自我辯解。

在我們看來,上述縣市長滿意度的解讀,應該從民主常識著手,也就是說,民進黨縣市長普遍表現較佳,主要在於這些地方都屬於朝小野大的局面,所有二十五縣市不論是否由民進黨主政,在議會都屬少數,議會主控權操諸國民黨。綠色執政的縣市長,在嚴厲的監督之下施政,而且創黨未及四分之一世紀的民進黨,從來沒有開過法院,媒體也不在其掌握之中,自然戰戰兢兢,不敢懈怠,無論處理公眾權益及地方發展事務,均較能貼近民意,善盡地方首長之責。相較之下,掌控地方議會的國民黨,往往欠缺來自民意機關、媒體等有效制衡,日久玩生,自易與民眾脫節,施政乃與人民感受有極大落差。

適度制衡足以促進民主效能,欠缺制衡必然導致政治敗壞,以這種民主常識來觀察郝龍斌現今的處境,就不難理解其來由。台北市被視為藍營大本營,不但市長十二年來盡由國民黨人連任,且因得票頗有差距,加上市議會也由藍營主控,如今的市府團隊,乃自認連任幾近理所當然。這種團隊,最容易讓行政體系的官僚、自大、無能、貪腐等種種缺失,一一浮現。郝市長上任以來,貓纜、捷運文湖線、新生高工程、敦化路自行車道、路平專案,甚至到近日的圓筒狀公車站牌,無一不出狀況,既勞民傷財,也引發廣大民怨。在所謂「花風暴」事件中,人民更看到官員花公帑有如流水,對採購標準作業程序視若無睹,一旦出事,副市長以下高官立即以傲慢態度因應,硬拗強辯之外,猶揚言以法律手段伺候揭弊者。所有這些,市長大人總是有所不知,或是最後一個知道。郝市府這種種狀況,台北市民如何看得下去?

必須強調,地方政府的這種現象,如今在中央政府同樣明顯,甚至更為嚴重。由於在總統大選以五成八多數大勝,在立法院且居三分之二席次,馬英九總統曾經向國人承諾「完全執政、完全負責」,而公眾賦予國民黨如此重責大任,並非民進黨執政績效不佳,而是不願繼續見到因朝小野大所導致的惡鬥,敗壞國政。然而,欠缺有效制衡的馬政府,不但無能、傲慢,導致經濟衰敗、民主倒退、國防不振,還把人民善意付託當成空白支票,政策全面向中國傾斜,ECFA變成一黨立法,中華民國在自己國境岌岌可危。「人民只要他相親,他卻去與人上床」,馬先生民調長期低迷,病灶在此。

民調所顯現的民意向背既然如此符合常識及常理,接下來從五都選舉開始,台灣人民將把民意轉換成選票,表現在投票結果。民意的具體展現之日,正是台灣民主邁向新境界的開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