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養的卡大天

■敏洪奎

根據報載,中台禪寺的惟覺老法師,在他的故鄉四川熱心贊助教育,「捐建小學與設立獎學金,出錢出力不遺餘力」云云。如果報導屬實,法師移居台灣多年,不忘嘉惠原鄉學童,仁心義舉,確是善哉善哉令人感佩。

不過,回顧台灣,仍有不少家境貧寒學童,因父母負擔不起學費放棄升學或中輟學業,有單親媽媽獨力撫育學齡兒女,甚至有家長因繳不出學費,被校方罰寫悔過書的辛酸事,也在在有待善心人疼惜關懷。中台禪寺的廟產財源,應都是台灣社會信眾布施奉獻,不是來自中國四川,既然是熱心贊助教育,至少對眼前本土窮孩子也不能視若無睹,才不致貽人以人在台灣風風光光,心中卻沒有台灣的攻擊藉口。

一個令人感慨的現象是,頗有一些在台灣發跡的人,平素不見有何公益表現,回到中國原鄉就成了大善人,興沖沖慷慨輸將,修橋補路濟助貧苦樣樣都來,和在台灣時恍若兩人,冷漠與熱情的尖銳對比,能不令本土朋友看到心酸心寒,有良知的外省族裔為之臉紅汗顏?但願惟覺老法師慈悲心無所不在,沒有忽略掉台灣學童,不致讓同為外省族裔者失面子抬不起頭。

有一位認識多年的企業家,回到原鄉開辦一間大型工廠,以促進地方繁榮。其後工廠一路虧損,他的財務長建議不如早早收掉,但他的反應是為維持家鄉就業虧損也甘願,真大有燃燒自己照亮原鄉之概。然而他在台灣的工廠,倒是說收就收,不考慮曾經付出青春血汗,為他累積財富的員工,今後何去何從,一切公事公辦,我該付你的都付了,我還欠你什麼。兩相對照,對原鄉是何等有情有義,對台灣本土何其涼薄現實。

人對原鄉有感情不是罪惡,但對曾在危難中受到其庇護,乃至讓自己發財致富的新家鄉,在情在理也不能太冷漠絕情。台灣俗語「生的放一邊,養的卡大天」,意思是養育之恩尤大於生育之恩。「生的放一邊」不盡合理,但一個人從呀呀學語到成年自立,養父母的心血辛勞確是不容忘記,不能心中只有生育沒有養育。

當年避難來台灣人民,初到台灣大多是狼狽困頓,驚魂未定衣衫襤褸,老一輩外省朋友應都記得。能有這片土地寄身立足,才有今天至少溫飽有餘生活,乃至成為有財有名有頭有臉人物,也才免於坐困原鄉無處可逃,落到被打成黑五類,受盡精神肉體凌虐。也更有不少人,曾在不盡公平合理政策制度下,得到政府種種額外呵護照顧,雖然自己沒去巧取豪奪,不必心存罪惡感,終究也該對廣大本土存有一份愧疚感激,而思有所回報。

「養的卡大天」,養育之恩重於生育之恩,新家鄉才是真家鄉,有心行善回饋社會,至少要先關懷本土各族群弱勢人民,不能只知疼惜照顧原鄉,管你台灣死活。(作者即《一個小市民的心聲》作者孤影)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