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花風暴下的記者節有感

◎ 陳安

九月一日是記者節,對一個新聞界的退休老兵而言,媒體與記者地位快速貶低,甚至被視為社會亂源,內心特別有感觸。

媒體墮落,有外部環境因素,也與記者內在的自我要求有關,就以最近鬧得滿城風雨的「花風暴」為例,若干媒體的表現堪稱令人嘆為觀止。

花博上百億開銷中,有數十億元用在宣傳行銷,當「花風暴」捲起時,看媒體報導便要睜大眼睛,否則容易「花非花,霧非霧」,搞得一頭霧水。

聯合報系以子公司名義,獨家承攬花博一億多元的標案,負責票務、紀念品、官方紀錄等業務,報社舊址也配合綠化布置,六個月後即可獲得一成的容積獎勵,可以蓋三十幾層的大樓,真是一本萬利,羨煞人也。於是,聯合報看「花風暴」便獨具慧眼、獨排眾議了。

八月三十日,郝市府找來花農背書打氣,媒體都說「花農嗆,挺花博不挺郝龍斌」,只有聯合報「獨排眾議」,居然以「花農挺花博 與郝同喊加油」為標題,連基本的傳達事實都不顧了。

聯合報為郝市府護航,不惜動用社論背書,其中又以九月一日「黑白集」的小社論最具指標性,評論文章的標題叫「開四朵或開五朵」,表面上在為廠商吐苦水,實際上是在幫郝市府開脫,文章說「弊案要徹查嚴辦,但官員依法行政及花農的標約權益也不能污名化。」「不能為了打郝龍斌,把整個花博及所有花農都污名化了。」

迄今為止,民進黨議員和部分媒體,質疑的是市府承辦人員是否放水圖利工程包商,花農一點額外的好處也沾不到,哪有污名化花農?聯合報卻故意栽贓,居心叵測。

短評結語畫「龍」點睛,露出了馬腳,文稱「花博就像高雄世運及台北聽奧,皆是國家大事;民進黨應如花農一樣,須將打郝龍斌與挺花博分開處理。」比郝市府的發言人更賣力。

過去我們常說媒體是社會公器,要為民喉舌,自從置入性行銷大行其道後,政商關係良好的媒體,便「吃人的嘴軟」了。以「黑白集」這篇文章而言,究竟是獨立評論,還是文宣標案的一部分呢?

(作者曾任新聞周刊副總編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