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被騙一次是對方的錯 被騙兩次是自己的錯!

西方有句話:「說了一個謊,就要說一百個謊來圓」,在現實經驗裡,要圓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謊言終究會被拆穿,換句話說,用一百個謊也圓不了一個謊。但是即便如此,政客依舊比一般人更愛說謊,目的在騙取眼前的權力,逃避應有的責任;然一旦謊言被戳破,信用破產,人格掃地,政治生命即告結束。因此又有一句西諺說:「一盎司的誠信,比十磅的努力還要來得珍貴」,不過可惜的是,許多人連一盎司的誠信都沒有。

國共ECFA簽署後,中國很明顯出現希望將政治議題排上時程的期待,而馬總統最近接受媒體專訪的內容,則被政治觀察者視為是有計畫的隔空回話。馬先生是這麼說的:其執著於改善兩岸關係,「旨在爭取一個足夠長的歷史階段(時間),讓兩岸能夠深度互動交流,並在這個和平基礎上,以共有的中華文化尋找解決途徑」。他還自問自答:「這兩年來的發展很清楚,大陸會質疑你為何不談統一?但根本現在統一的條件不成熟,台灣無法談這個東西。」如果揠苗助長,反而欲速則不達,台語說「呷緊弄破碗」就是這個道理。

要看懂這整段談話的背後政治意涵,必須掌握兩個關鍵的「通關密語」,一個是以中華文化尋找解決途徑,一個是不要呷緊弄破碗,前者是目標,要深度交流,文化統合,後者是策略,要循序漸進、水到渠成,兩者合在一起,一言以蔽之,就是「終極統一」。打個淺顯的比喻,馬英九這段表白,已經將台灣的未來口頭「指腹為婚」給中國了,因此,他解釋「不統」在於宣示他任期內不和中國談統一,只是四年暫時不婚而已,不表示台灣的前途可由全體台灣人民決定;「不獨」是絕不主張台灣法理的獨立,則是自棄自由的獨身與選項,許諾台灣已是中國的未婚夫妻。

在這套不待當事人意願與喜好的家戶長專制獨裁指定下,所謂的「中華文化」,現在成為國共後ECFA時期包裝併吞的最新工具,在此之前,這兩年來唬弄台灣人的花言巧語是經濟。這點,馬英九在專訪中說溜了嘴,例如他講到開放中國觀光客的意義,竟是「先不論對方消費多少,最重要的增加了相互認識的機會,大概除了一九四九年有一、兩百萬軍營的人遷入台灣之後,不曾有過這麼多大陸人來台灣!」連看似單純的旅遊,都心機這麼深沉,更何況「非簽不可」的ECFA,打的是什麼政治大算盤了?

因此,在胡錦濤下令中國對台文宣要「入島、入戶、入腦」後,王毅最近在山東放言「兩岸大交流的局面已經形成」,並稱「大陸赴台交流的各項安排,將更加貼近台灣民眾的需求,更加尊重台灣社會的習俗,更加符合台灣島內的實際情況」,這三個「更加」,正是中國文化部長蔡武刻在台灣一切演出的最高指導原則。

在國共共擎「中華文化」的大旗下,國民黨前不久已經在立法院囫圇吞棗的通過「陸生三法」,承認中國學歷,開放中生來台就讀;馬英九也預告文化總會將與中國合作編輯「中華大辭典」,並列兩岸的正、簡體與不同用語,做為雙方文化交流的基礎。秦始皇當年欲武力統一六國前,為掃除阻力,尚且要「書同文,車同軌」預為鋪陳,今之國共搞文化,安的什麼心?台灣文化在其眼中還有一息尚存的空間嗎?最近,教育部只不過是將國中小學課綱中能力指標的「國語」、「國文」用語,修訂為「華語」、「華文」,因為一、二統派文人的破口大罵,就能驚動總統府立刻訓令教育部重新檢討,即可見籠罩在台灣上空的,是什麼樣思想一統、多元退位的空氣?

馬英九為什麼要明示中國稍安勿躁,由他口中的「軟實力」文化先行登場?很簡單,再八十多天就要五都選舉,馬能否連任更將在一年半後見真章,這是「現在」談統一「條件不成熟」的癥結所在,什麼時候條件會成熟?自然是國民黨勝選之後,因此,要阻斷國共少數人私通的統一方程式,就是讓國民黨失去政權,才可能回歸民主機制正常運作。

被騙一次,是對方的錯;被騙兩次,則是自己的錯;台灣人,還能被騙第三次嗎?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