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ECFA藥到命除

◎ 陳麗菊

繼ECFA完成簽署後,馬政府刻正如火如荼在全台展開招商說明會,經建會主委劉憶如誓言要讓投資在台灣「遍地開花」,使「投資」與「出口」成為帶動台灣經濟成長的雙引擎,藉以創造就業機會、縮減貧富差距。劉主委認為近兩年來,台灣具備了吸引國際投資的重大政策與優勢,包括:(一)兩岸直航;(二)陸客來台;(三)開放陸資;(四)遺贈稅由五十%降至十%;(五)營所稅由二十五%降至十七%;(六)充沛的國內資金;(七)ECFA完成簽署。所以,現在正是投資台灣的最好時機,像是工業局除了可向外界介紹在ECFA簽署後,「汽車零組件」可以有更好的發展外,招商更不能單靠一個部會力量完成,行政團隊須集結力量一致對外宣傳,才能讓外商和台商看到台灣。

針對劉主委羅列的優勢和所舉之例,姑不論,馬政府當初提出前幾項「重大政策」時所描繪的美好經濟願景,如今根本禁不起檢驗,台灣去的反而比中國來的多,且如果這些措施能真正提振台灣競爭力,那國內資金為何一直以來寧可閒置也不願在台投資?問題是否出在,台灣根本沒有一個明確的、強勢的產業發展政策,作為帶動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以為只要全力建立一個更加開放的投資環境,就能因地緣接近中國而吸引台商、外商在台灣遍地投資?

而劉主委所提,簽署ECFA後,台灣「汽車零組件」會有更好的發展,這也違反經濟常識,更凸顯台灣對中國的ECFA談判,根本是一場缺乏產業策略的失敗談判。理由為:屬於中間財的台灣汽車零組件列入ECFA早收清單,但是汽車整車產品卻未列入,如此一來,在由中國進口台灣汽車零組件貿易成本降低的情況下,台灣汽車廠商可能反而會被吸引前往中國投資,俾收成品接近市場之利。同時,因為汽車零組件有需接近汽車生產區位的產品特性,可想而知,最後它將隨著汽車廠商前往中國而跟進,台灣汽車產業的生產鏈可能因此面臨被連根拔起的命運!

(作者為智庫專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