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不要在關鍵時刻鑄下歷史大錯

訪美歸國的李登輝前總統呼籲,面對中國一連串的軟性攻勢,政府要拿出態度。他說,胡錦濤上台後,改採軟性攻勢,說了很多好聽話,包括農產品開放等,政府面對事情要把態度拿出來,領導人應該展現決心。

自從胡錦濤上台之後,在所謂「軟的更軟」的同時,對一中原則的堅持卻有過之而無不及,也就是「硬的更硬」。那些統戰甜頭,並不是對台灣表達更多的善意,而是更靈活地運用兩手策略,對台灣發動一場全方位的侵襲。

中國將台灣的政府架空,不以台灣的民選政府為對手。舉凡春節包機、農產品零關稅進口等,中國都迴避與政府對等談判,直接找台灣的民間團體或在野黨。其目的,無非是想矮化台灣的主權地位,讓政府只能接受既成事實,而政府兩岸政策的節拍也彷彿是中國定的調。

台灣的兩岸政策受制於中國,絕對不利於台灣。中國的軟性攻勢,亦即那些統戰甜頭,表面上似乎對台灣的部分人有利,可以贏取那些人的支持。但大家應該想想,如果真的對台灣有利,中國會幹嗎?例如:所謂的農產品開放,一旦台灣農民依賴中國市場,中國突然提高關稅或緊縮進口,台灣農民不是安樂死嗎?中國處心積慮的,就是要併吞台灣,其對台經濟統戰,最終的目的就是要讓台灣安樂死!

說穿了,中國那些軟性攻勢,實際上是想用利益關係分化台灣內部,讓那些受益者逐漸捨台親中。如果中國的圖謀得逞,愈來愈多吃到中國甜頭的人,對政府會形成愈來愈大的民意壓力,最後政府的兩岸政策將被迫向中國傾斜。

說到這裡,我們不禁想向政府再進建言。中國的統戰手腳伸進台灣,連宋等人甘作馬前卒,統派媒體為其鼓吹,固是一大原因。但政府的態度也要負頗大的責任。所謂的「有效管理、積極開放」,至少應先做到前者,才能談到後者。但在執行上,早已淪為「為開放而開放」,所謂的有效管理簡直是「無效管理」。政府施政存此心態,連宋等人聯共制台,統派媒體唱衰台灣,還有什麼好顧忌的?

據我們觀察,政府積極開放到漫無節制的地步,雖有親中勢力炒作的成分,但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不是政府本身心存投機,誤將拚開放當成拚經濟的妙方,台灣的資金、產業怎會失血至此?如果不是政府高層也想與胡錦濤會面,怎會放任連宋到中國聯共制台,將中國勢力引進台灣的政黨競爭?再說,如果不是政府一味開放,泛藍與統媒何能以所謂的台海情勢緩和,當作反對特別軍購案的藉口?

最近,不少民進黨支持者對政府表現並不滿意,與此也不無關係。因為選民支持本土政權而執政的政府,竟然在有意無意之間執行討好中國的政策,以致造成不少支持者心灰意冷。說句難聽的話,所謂的新中間、和解共生、緩推正名制憲,根本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讓許多支持者產生困惑。

近來,中國對台灣的軟性攻勢,幾乎天天在大家眼前上演,一場沒有煙硝的戰爭其實已經開打,台灣可說腹背受敵。然而,許多政府官員卻麻木不仁,以為這樣反而可讓許多開放政策水到渠成。繼續如此漫不經心,所謂的「二○○八年由中國指定人選取得政權」,恐將不幸成真。

以捍衛本土為職志的民進黨政府啊,千萬不要在關鍵時刻鑄下歷史大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