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莫成大埔島

◎ 蘇嘉全

今天是竹南大埔朱馮敏阿嬤出殯之日,當阿嬤結束自己生命的消息傳來,我和許多人一樣,雖然未曾與阿嬤謀面,卻都感到萬分的震驚與不捨。

阿嬤的犧牲,已經使大埔暴力徵地事件從一個地方農民抗爭事件轉變成全國性歷史事件,標誌著台灣國土政策必須重新審視農業和農民主體性的轉捩點。

農地之所以被徵收為他用,往往因為產值比較而處於被支配的弱勢地位;但農地對調節氣候、補注地下水、吸收二氧化碳、美化景觀等外部價值卻被完全忽略,即使從理性計算的角度,這都是嚴重的偏頗,不利於整體國家發展。

農業不僅僅是一種產業型態,還是一種生活方式;農作不僅僅是經濟物產,更是上天賜予勤勞奉獻者的神聖禮物。當「怪手開進稻田裡」,被毀滅的就不僅是已稔未穗的稻作,而是農民的尊嚴與信仰、生命價值與自我認同。而被徵收剝奪的也不僅僅是「土地」、「產權」,而是人民生活、成長的「鄉土」、「家園」,是文化生命的根源。

大埔事件發生後,行政院只是以救火心態企圖各個擊破,而未真正面對農業的困境。更遺憾的是,未能延續二○○五年以來農委會已開拓出來的「新農業政策」,全面展開農政的重建工作,反而推動以開發建設為名、毀滅農地為實的所謂《農村再生條例》,把台灣每個農村都當作下一個大埔。

農業是充滿未來性的綠色產業,是人類回歸土地的創新志業。世界各國已經有許多成功案例足供學習。在朱阿嬤逝去的身影裡,我們也看到農委會過去推動的台灣新農民潮也正方興未艾。我們期盼,因為人民力量的崛起,能遏止圈地暴政,讓漂鳥們降落在農村土地,耕耘出健康美麗的果實,那將是我們撫慰阿嬤在天之靈最好的獻禮。

(作者為前行政院農委會主委)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