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金恒煒專欄)出賣司法的猶大

法院已成為統派藍媒的殺戮戰場,在「馬統」政府掩護之下,言語暴力威嚇於外,折腰法官景從於內,不問制度,只問顏色,非要再度把法院改成「國民黨開的」不可!尤其所謂陳哲男「輕判案」,更見到鯊魚現象。媒體嗜血也就罷了,如果法官甘心「自殘」,曲意奉承媒體,犧牲的不只是「公平正義」,連最基本的「程序正義」都棄之如敝屣。結果是司法沒救了。

首先要問,既然「判決過程」法有明文必須「保密」,那麼為什麼媒體竟然知道「合議庭內的矛盾」?甚至連「陪席法官陳恆寬持不同意見,執意投下反對票,最後合議庭以二比一結果做出判決」全都錄!七月二十八日偏偏只有《聯合》、《中國》兩報用頭版頭題報導陳案判決,而《聯合報》更使用「高院法官『真勇敢』」的貶辭橫加撻伐。新聞繞著「輕判」延燒兩天,評審內容浮現的同時,也出現陳恆寬辭法官的報導。那麼,誰是破壞司法程序的元凶?誰是出賣司法的猶大?司法院能夠不加調查而坐視法紀的崩垮?

明顯的是,統媒藍調把箭頭指向「輕判」的審判長曾德水。然而,陳哲男案不是何智輝案,沒有人賄賂也沒有法官收賄,只好製造了「老人庭長威權」做為箭靶,再加上「陳恆寬很冤」的推波助瀾,目的就是摧毀曾德水法官的「獨立」審判;講得白一點,就是非要重判綠營人士不可。如此而已。

問題是,陳哲男案的評審過程,明明是「三比二」,陳恆寬投下反對票且有「不同意見書」,可見《聯合報》社論質疑的「合議庭為何變成一言堂」?完全是自己紮稻草人猛打,打垮的是原已沒有多少信用的信用。社論指控:「審判長或庭長有打其他法官考績的權力…至〔致〕有法官畏於威權,不願挑戰年長審判長,因而產生…『票票不等值』現象」云云。所言到底是否普遍現象?沒有調查研究下,只能存疑。但case by case,就「陳哲男案」來看,年少的陪席法官並沒有「折服」在「年老審判長」的權威下,而且據報導「仍向庭長曾德水力陳不同意見,堅持投下反對票」。可見並不因為審判長有打考績之權力迫使陪席、受命法官放棄「合議」的設計,也可見「合議庭」非「一言堂」!

法庭外的腥風血雨已經見怪不怪,但是搶搭「腥風血雨順風車」把司法衝垮的陳恆寬最不可寬恕。檢察官陳瑞仁具名反對陳恆寬辭職,倒是點出了問題。重點在於:「法官辭職,反而會帶給上級審壓力,造成不公平審判。」「不公平審判」就是不問判準,非重判陳哲男不可;這難道不是藍調統媒要達到的目的嗎?「陳哲男案」的三審法官經過這番折騰,敢「獨立」而且「公平」的做出合乎正義的判決?

陳恆寬表示,「媒體社論詆毀個人事小,但踐踏法官審判權行使,影響到人民對司法官信賴事大。」不僅雌黃事實,且避開自己踐踏司法的責任。藍媒社論指名「詆毀」的是承審法官曾德水,極阿諛能事的對象卻是陳恆寬;陪榜的是陪席法官。陳恆寬在「合議庭」中持反對意見,是三人中的少數,難道多數必須服從少數,才算公平?難道要放棄「數人頭」而用「打破人頭」的方式,才算沒有踐踏司法?才算「公信」?更何況此案尚未定讞,司法程序尚未走完,陳恆寬急什麼?老實說,「陳哲男」案「真敢」的不是別人,是陳恆寬。(作者金恒煒現任《當代》雜誌總編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