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ECFA的政治代價

◎ 劉志聰

兩岸簽署ECFA,北京自認已對台讓利,接下來就要連本帶利索回。種種跡象顯示,政治性談判已難迴避,北京一心想要的軍事互信機制及和平協議,即將陸續浮出檯面。

北京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孫哲,日前在華府一場美中關係研討會後即透露,針對兩岸和平協議,大陸已展開各方面的準備,方向包括推動兩岸現役軍人交流、成立官方性質的兩岸關係委員會取代海基、海協兩會等。馬英九宣稱任內不進行政治談判,看來已經破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只是菜都還沒端上桌,自以為債主的人已經來敲門。台灣面臨ECFA的嚴竣挑戰,才要開始。

兩岸簽署ECFA將對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民生、國際、國安,產生全面性的衝擊。依據經濟部投審會最新的統計,今年一至六月官方核准對中國的投資金額達五十七.四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一九五.九%。顯示ECFA對資金留台沒有幫助。反而一些未列早收清單的產業,被迫到中國加碼投資,一些嗅覺靈敏的台商也早已擴大中國生產線,以便將廉價製造的產品免稅回銷台灣、搶攻中國市場,並進軍東南亞。

ECFA的直接影響是加速台灣新一波產業出走潮,失業率居高不下,工資不增反減,中國白領來台搶食工作機會。即便衝擊如此巨大,馬政府竟和北京聲氣相通,認為簽ECFA為對台利多。加上北京認為過去兩年對馬政府明幫暗助已多,未來更可能在適當時機宣布撤彈,幫馬英九連任加分。北京自認有能耐主宰國民黨命脈,從而助長其主導兩岸走向、力促台灣「回歸」的野望。在馬英九主政無能、執政根基危脆之際,北京急於搞定兩岸關係,則又多了一分急迫感,也才會打鐵趁熱,在簽訂ECFA之後,加大推動政治談判的力度。

照孫哲的講法,兩岸現役軍人交流,「台灣方面有單位已經準備好,大陸方面也贊同這個想法」,兩岸政治談判,已是箭在弦上。兩岸和平誰不嚮往?問題的關鍵是,北京要求簽署和平協議之前,兩岸應先終止敵對狀態;終止敵對狀態,無異承認兩岸仍處中國內戰延續,等於接受兩岸同屬一中的事實。因而,和平協議只是為統一鋪路,藉簽署協議塑造兩岸同屬一中的國際氛圍,將台灣逼進死胡同。前陸委會主委陳明通直指和平協議就是統一協議,可謂一語中的。兩岸既要終止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議,軍購自然受限,美國更沒有理由繼續對台軍售。這樣的和平談判,與投降何異?(作者為《玉山周報》社長,曾任中央通訊社社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