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馬政府動用國家資源攻擊特定媒體乃民主之恥

馬英九總統執政兩年以來,所有民主體制的重要指標,特別是經濟與民主人權皆呈現嚴重落後現象。馬總統經濟方面的表現鴉鴉烏,成績既不及格,更無法兌現對選民的承諾,卻毫無反省道歉之悔意,反而推卸責任,不是歸咎於國際大環境不佳,或是前任執政者留下的包袱,就是諉過於媒體的污衊。

一言以蔽之,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絕不是總統大人的錯。令人驚訝的是,馬政府不僅是卸責諉過而已,為了杜絕反對聲音與打壓主流民意,甚至動用國家資源,一方面透過置入性行銷收買媒體,另一方面則鋪天蓋地打壓堅持良知正義的本土媒體,以為如此便可恣意妄為,輕易賤賣台灣。

馬政府執政後,國際主要人權組織的評分,台灣的人權指標顯然大大退步。尤其新聞自由,在其「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淫威下,多數媒體基於置入性行銷的好處,自甘扮演喜鵲的角色,成為執政者的啦啦隊,甚至為執政者違逆主流民意與背離台灣利益的荒謬舉措塗脂抹粉,拍手鼓掌,失去媒體為民喉舌,監督當權者的本分。在此情況下,只有極少數媒體敢於說出真話,堅決捍衛台灣的主體性與民主體制,維繫一脈台灣的香火,但馬政府仍不知節制,意圖建立一言堂的言論牢籠,對於那些提出專業論據,基於主流民意,批駁其政策與觀點的媒體,竟然施之以另一種形式的國家暴力,建構黨國打擊部隊,發動宣傳戰,似乎非將之鬥臭鬥垮,置其於死地不可。

可笑的是,明明是執政者在利用國家資源打壓異議媒體,馬總統卻依然可以表現出他那一貫「裝無辜」、「裝可憐」的模樣,對親馬媒體聲稱「對抗不實污衊,我要大聲反擊!」還說,以前他覺得,「我們畢竟是總統、畢竟是執政黨,可能要比較客氣,現在發現我們客氣的結果,是換來更多的污衊,我覺得就應該站出來,大聲地澄清、大聲地反擊,我覺得這是正確的。」 更嗆聲「現在發現有些人並沒有任何改變的跡象,當然我們也不需要再太過曲意寬容,該說的話也要說。」

我們萬分驚訝,這類充滿濃厚獨裁專制心態的言論,竟然會出自民主國家元首之口,其不當之處太多,此處擇要剖析之。首先,馬總統說「我們也不需要再太過曲意寬容」,我們倒想請教這位美國名校哈佛大學法學博士,言論自由明訂於憲法之中,媒體更被期許扮演第四權,自然有發表不同意見的權力,這種權力需要執政者的「寬容」才存在嗎?人民對自身擁有的權力之行使,並不需要政府的寬容,倒是執政者的權力是因作出政見承諾當選而擁有,一旦政見無法兌現,則執政者的統治已經發生正當性危機,此際若要繼續行使權力,恐怕才需要人民的寬容方可執行!因此馬總統的發言顯然顛倒了人民與政府的權力關係。

其次,馬總統的「反擊正當論」,顯然是針對ECFA受到少數媒體強烈質疑,其後政府雖然不顧民意,蠻橫簽署,但其ECFA是「萬靈丹」的牛皮,已在媒體提出的專業客觀數據下露出馬腳,因此悍然發動反擊。其實,馬政府對外界的質疑,若是為了捍衛其政策,站出來說清楚、講明白,作政策辯論,可被認為是負責任的作法;但是馬總統捨此不為,竟是結合各部會、黨部的力量與資源,每天針對單一媒體大發什麼駁斥不實言論的聲明,在媒體大登廣告,浪費全體納稅人的血汗錢,以逞一黨之私。國民黨擁有天文數字的不當黨產,本應歸還國家或被侵占的民眾,馬總統宣稱要處理,其實是要賣掉,納為一黨私用,既然要為國民黨政策辯護,何不使用黨產,卻花用包括反對者在內所繳納的稅金?

想像一下,如果美國政府利用納稅人的錢登廣告批判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會掀起多大的政治風暴?或者以置入性手法大量收買媒體,又是多大的政治醜聞?反觀台灣,這些背離民主精神的作法,馬政府不但統統有份,竟然還不知遮掩,公開在擁馬媒體上侃侃而談如何寬容媒體,未來將如何反擊,真是民主國家難得一見的奇觀!令人憂心的是,在一位擁有獨裁心態,無視台灣主流民意,一味向中國傾斜的總統執政下,對二千三百萬人民而言,實在是一場大災難。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