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望鄉碑

■ 李展平

二戰當時作為日本南進基地的台灣,自一九三七年蘆溝橋事變至一九四五年太平洋戰爭結束,以「皇民」被動員的台灣人超過二十萬,其中幽囚於靖國神社亡靈計兩萬七千多名,失蹤者約兩萬餘。

台灣文獻館劉峰松館長,再三籲請總統府、行政院為曾經擔任日本軍屬、國軍、人民解放軍,一生經歷「二戰」、 「國共內戰」、「抗美援朝」以不同身世、名義投入戰場,建立安魂紀念碑;他們埋骨荒野叢林,老兵許昭榮曾至大陸尋找徐蚌會戰陳官庄戰場,起伏的荒野,土塚不計其數,一萬多名台灣兵亦葬身其間。

經過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催生下,經由府、院、文建會主其事,配合相關單位如退輔會、內政部、高雄市政府協助,假高雄市旗津海岸公園預定地,建構「台灣軍人海外戰歿者望鄉碑」,訂十月廿九日破土。

筆者曾三訪旗津海岸,許多台日海交會同行老兵感嘆:當年從高雄港出發,場景未變,卻人事已非。「望鄉碑」讓我們想起日本電影「望鄉」,敘述一群日本妓女於婆羅洲山打根八幡所,死後三百多妓女墓碑,全部皆背對故鄉,沒有一座向著北方富士山,她們悲慘命運令人同情。而台灣軍屬魂斷中國、南洋戰場,是否該沿著南十字星天空,尋找回家的路?回到昭和年間啟航的高雄港?

(作者為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編纂、報導文學作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