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這幾年,台灣對外關係進步了!

■ 謝敏捷

十月二十五日西非的塞內加爾第三度外交轉向,承認中國,台塞斷交。此斷交事件,根源於三十四年前十月二十五日的聯合國外交挫敗。當時聯合國通過第二七五八號決議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代蔣介石為聯合國中國代表。由於在全球最大、最重要的國際組織的失敗,注定了台灣在多邊的國際組織與雙邊的兩國關係上的結構性困局。國民黨時期邦交國自一九七○年的六十八個,降至一九八八年的二十二國,蔣孝嚴擔任外交部長的一九九六至一九九七一年四個月期間,斷交三國、建交兩國,因此台塞斷交苛責外交部顯不公平,反而是外交部同仁,經常戰戰兢兢的維護邦交的努力,需要國人給予更大的鼓勵。

整體而言,過去一段時間台灣的對外關係不是退步,而是有進展。在實際影響台灣安全與發展最重要的與美國、日本之關係上,去年五月美日公開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今年初美日兩國外交與國防部長的「2+2」會談,將台海安全列為兩國「共同戰略目標」,兩國顯更為重視台海之權力平衡,並支持台灣的國際參與。

在維護一定的邦交國的努力上,也發展出新的策略。面對中國政治經濟實力的增強,以及台灣在民主化後,透明化、制度化的情況下,要繼續使用政府預算進行對外援助,有一定之限度,也無法有太多機密預算。現在發展出來的「榮邦專案」,由政府支持、民間發揮,把握政府預算有限,民間力量無窮的特點,將政府資金投資或貸款給台灣廠商,至中美洲邦交國投資,發揮中美洲自由貿易區進入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優勢,將產品出口美國、加拿大、墨西哥。

此方案如能配套周延,如須群聚生產、懂得生產經營行銷、公司制度完善,將有機會達成政府、廠商、邦交國多贏之局。一方面資金投資在台灣廠商,不是直接給邦交國,將能得到國內支持,另方面如能成功,將源源不絕的提供邦交國就業機會、提升技術水準與稅收(關稅、貨物稅、所得稅、營業稅),而也將有助於鞏固邦交。

(作者為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副教授,曾任職外交部十二年)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