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韓戰與流亡

◎ 陳儀深

一九五○年六月廿五日,在史達林默許下,金日成進攻南韓,漢城(首爾)在六月廿八日被攻下。美國總統杜魯門於六月廿七日下令美軍參戰,七月七日聯合國安理會透過美國起草的決議,組織「聯合國軍」參加朝鮮戰爭,由麥克阿瑟任總司令。不久,「聯合國軍」登陸仁川使戰事逆轉,毛澤東接受金日成的請求而出兵朝鮮。

這時候的台灣如何?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日蔣介石搭乘中美號專機從成都飛到台北松山機場,所謂「中央機關」率皆撤到台北;一九五○年三月一日蔣介石宣布「復行視事」。不過,這時的美國政府態度消極,先前一月五日杜魯門總統才發表聲明,承認開羅會議公報和波茨坦宣言謂台灣已歸還蔣委員長,美國對於在台灣的中國軍隊將不提供任何軍事援助或諮詢。韓戰爆發後,杜魯門在第一時間即命令第七艦隊協防台灣海峽,以阻止對台灣的任何攻擊,至於台灣未來地位的決定,「必須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復,對日和約的締結,或聯合國的考慮。」

韓戰期間蔣介石曾經響應聯合國的援韓號召,願意提供三萬三千人的部隊投入韓戰,但一九五○年六月三十日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為避免引起政治上的糾紛而拒絕此一提議。眾所周知,麥帥站在職業軍人的立場,認為台灣是一個潛水艇、海軍和飛機的天然屏障,天然的堡壘,在任何情況下不能放棄台灣。一九五一年四月十一日杜魯門以「未能全力支持美國和聯合國的政策」為由把麥帥撤職以後,五月三—五日麥克阿瑟在參院軍事委員會和外交委員會的證詞中,清楚提到台灣的地位沒有經過任何正式條約予以最後決定,在法律上當時仍是日本國的一部分;就像盟國把日本交給美國託管一樣,台灣可以看作暫時把行政和託管交給中華民國。

在同一場聽證會中,麥帥被問到開羅會議公報的問題,他坦率地說:「我認為過去所做的任何決定,如果使台灣有落到共產黨手裡的可能,那就是一個嚴重的錯誤。」「台灣問題的處理是我們要與日本簽訂和約(之際才應處理)的完整的一部分。」一九五二年的舊金山和約明白規定朝鮮獨立、琉球託管,卻只規定日本放棄台澎,從此開啟了台灣與韓國不同的命運。

(作者為台灣教授協會會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