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海軍光復台灣

■ 蔡同榮

國防部海軍總部在十月二十五日宣佈一項令人欣慰的消息,那就是將原本命名為「紀德、明德、同德、武德」的四艘海軍紀德級軍艦,更名為以台灣本土軍港的「基隆」、「蘇澳」、「左營」、「馬公」為新的艦名。海軍選擇在「台灣光復節」讓台灣地名在泛中國化命名的海軍艦艇艦名中「光復台灣」,讓個人深感欣慰。

海軍大型作戰艦艇命名,其實是一個必須要非常嚴肅看待的問題。

首先,我國向法國採購六艘拉法葉級戰艦,就有三艘與中國軍艦同名,包括康定艦、西寧艦、承德艦,與隸屬中國北海艦隊的旅大級西寧艦、江滬級康定艦(舷號509)、承德艦同名。台灣成功級的鄭和艦,也與共軍訓練艦鄭和艦同名,抄襲命名之風不僅混淆視聽、更令人感到敵我不分。

此外,艦艇外交為軍事外交重要的一環,而台灣帶出去的主力艦艇,近幾年都是以拉法葉級與成功級軍艦為主,除了拉法葉有六艘軍艦以中國地名命名,台灣自製的成功級軍艦也多以中國人名命名,包含成功、子儀、鄭和、班超、張騫、田單、岳飛、繼光等,都是中國歷史人物。不管是拉法葉、還是成功級,都是用台灣人民納稅錢購買與自製的,奇怪的是,都以中國人名與地名進行命名,更令人不堪的是,每次不管是拉法葉級或成功級代表台灣出去敦睦遠航,海軍官兵都要解釋這是「Come from Taiwan」而不是「Come from China」,但卻無法解釋既是來自台灣,為何是開著中國地名與人名的艦艇到各國去敦睦訪問?

如今,紀德級軍艦快要返台成軍了,以後,它們就是最壯觀的台灣敦睦遠航支隊指揮艦,從現在起,我們可以非常驕傲的說,這是代表我們台灣「基隆」、「蘇澳」、「左營」、「馬公」的指揮艦(旗艦),我們終於可以光榮的讓台灣地名走出去。

(作者為民進黨籍立法委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