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Made in China, Taiwan

◎ 黃天麟

PIGS四國(葡萄牙、義大利、希臘、西班牙)的財務問題,引發全球性金融風暴,歐亞股市哀鴻遍野,有人還危言聳聽地說,W型衰退已不可避免。問題是,歐盟為何會發生風暴呢?

憑良心講,相較於大小懸殊的東亞各國,歐盟主要成員國家間之規模(如德、法、西、義)差異不大,先天上較具結合成經濟共同體的條件。基此,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歐盟(EU)就在全球的期待下誕生。當時,大家都認為歐洲從此可發揮規模經濟及資源整合之效,大幅提高歐洲的國際競爭力。希臘在二○○一年申請加入歐元,以為這樣可以分一杯羹。

但事與願違,歐盟統合十餘年來(一九九二至二○○八)經濟成長不過一.九%,遠不及未統合的亞洲各國,也不及美國的二.七%,還孕育了今天PIGS四國的新金融風暴。很多頂尖的學者、分析師都將矛頭指向希臘等國敗壞的財政,以及國際投機客的興風作浪,但真正問題的核心是:「歐盟先天具有的邊陲化效應」。

誠然,歐盟主要成員國的國家規模差異不大,所謂「中樞─邊陲」的效應照理不易發生。但問題是,仍然有「差異」!德國以其歐盟地理中心位置,又是第一大國之優勢,逐年鞏固了它「中樞」的地位,法國次之,葡、西、義、希臘即逐步成為邊陲。德法之資源、技術,對邊陲之挹注不是沒有,但邊陲之流入中樞者更多,默默壓縮了這些邊陲國家的就業、所得與稅收,國家收入之入不敷出就成為常態。雖然這一過程是緩慢的,但卻無法扭轉。德國現在是歐盟最大的出口國,年貿易順差達千億美元,此次金援希臘,若無德議會點頭挹注二二四億歐元,是不可能成功的。

台灣近幾年也債台高築,去年稅收短徵二六五二億,馬政府執政兩年債務暴增七千多億元,元兇就是受中國「中樞」優勢吸納之害。現在若還有人天真地以為與「中國之結合,簽署ECFA,可以使台灣經濟蛻變,享受黃金十年的歲月」,此人一定是呆子,不然就是具強烈「大中國意識形態」的狂徒。前車之鑑,希臘是給台灣的一面活生生的鏡子!ECFA後台灣不但要面臨「一中市場」的磁吸浩劫,不久,產品出口若不加註Made in China, Taiwan,可能還會進不了中國及ASEAN等的任何國家。

(作者為前國策顧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