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西元紀年接軌國際

■顏綠芬

一個學生跟我聊天:「二○○○年時我去希臘玩,花錢太兇,後來就比較沒興致出國,九二年就只去南投玩一下。」我一下子腦袋沒轉過來,以為她時空錯置了,後來一問才恍然大悟,原來九二年不是一九九二年,是民國九十二年,西元二○○三年。

電視上的談話節目每談到政治議題,常提到「二○○○年總統大選時」或是「二○○四年大選後」,簡單明瞭,大家清清楚楚,很少人用八十九年或九十三年大選。目前出版社的新書,十之八九用的是西元出版年,不僅是時代趨勢,也是商業機制,因為中文書銷售的範圍包括中國、香港、東南亞及世界各地的華人圈。

年輕人、演藝人員口中的跨年晚會,說的都是二○○四╱二○○五;大家如果翻翻手邊剛接到(或買到的)的新年曆、日曆,都是標明二○○五年,我手邊有銀行的、報社的、大學的、公司行號的,無一例外,而電子報大多用西元紀年。

這兩年行政院的一個重要施政重點是加強台灣國際化,在公務及教育方面,例如獎助公務員進修英文、提升大學生英文能力指標、加強國際學生來台就讀、公務機關附加英文標示等等,這些都一一落實,也將公文書寫格式統一為橫式。卻唯獨在紀元方面仍無法統一,特別是公務機關。試想,觀光局要吸引外國觀光客,一切宣傳品不是得用國際通行的西元紀年嗎?所有相關部會哪一個不用與國際接軌呢?外交部、國科會、教育部國際文教處天天都須與國外信件往返,其他像國外學歷認證、招聘國外傑出學者(或英文教師),或是文建會遴選傑出文藝團體出國作「文化外交」,或是新聞局荐送優秀電影參加國際影展,其他醫學的、經濟的、政治的、學術的、體育的,研討會也好、加入國際組織也好,使用西元紀年已無可避免。但是我們幾乎所有的中文公文仍在沿用民國紀元,現在是民國九十四年,九十三學年度,也是二○○五年。有必要如此交互混用嗎?

去年夏天,我被推薦去參加人事行政局辦的「女性領導班」課程,學員有機會獲游錫堃院長接見,我們被告知,院長很希望聽聽大家對國家的建言。我提出了希望政府能通令全國改用西元紀年,好與國際接軌,也符合他的國際化施政重點。游院長回答:「用西元,沒問題啊,我們都已經在用了呀!」他的態度雖然親切,但是並沒有用心,也沒有抓到重點,令人覺得他只是應付。

民間已經自動自發地在國際化了,政府為什麼老是慢半拍?(作者顏綠芬╱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