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出埃及運動

■王崇堯

前總統李登輝二十一日接受我國在洛杉磯辦事處的晚宴中,感性地說:「過去提出身為台灣人的悲哀,如同聖經出埃及記中企圖擺脫埃及奴役的以色列人一樣,當時以色列人欠缺信心,仍想回埃及當奴隸,就像現在台灣甘願回中國當奴隸的人也不少,這種情形如何克服,就是要有堅定思想。」的確如此,年歲已高仍對台灣充滿信心的李先生會被喻為「台灣摩西」,實是當之無愧!

觀之以色列史,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過程中,當在曠野面臨飢餓時,確實引發眾多以色列人抱怨,認為留在埃及為奴總比在此餓死好。當時摩西若沒有堅定信念,指出未來願景,出埃及是難以成功的;或是當時繼承人約書亞若無法繼往開來,為願景奮鬥不懈,更是難以進迦南地獨立建國。

然而,在以色列人的「出埃及事件」中,以「十誡」中的「平等契約」(五至十條)為新憲基礎,及以「希伯來人」為主所衍生的「平等主義社團」運動才是最值得敘述解說。聖經學者認為就是「十誡」信念所揭示的人身及財物保障的「平等契約」,及最大族群的「希伯來人」以身作則,實踐平等正義,才能使在出埃及運動中的不同族群如希伯來人、米甸人、亞蘭人甚至後來的迦南地原住民等等,心甘情願地匯集融合而成「以色列」這個新國家的認同。

反觀,台灣社會也有「不同族群」問題、「國家認同」問題。因此,台灣的「出埃及運動」,唯有致力於族群間「社會平等契約」新憲的建造及最大族群「福佬人」的以身作則,實踐公平正義,有朝一日才有可能衍生「台灣」一個新國家的認同。(作者為長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