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為什麼台灣鯛那麼便宜?

◎ 李宇涵

媒體再度報導因台灣鯛價格持續慘跌,漁業署雖然已經啟動產銷調節措施,但價格仍低迷不振。在沒有藥物殘留大利空、且國際市場也沒有明顯劇烈變化的情況下,這個曾經被政府列入旗艦產業,並投下龐大經費大力促銷的魚種,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

漁民向媒體透露,業者在接到國外訂單之後,以中國飼養的吳郭魚冒充台灣鯛,導致台灣鯛銷不出去,是價格崩盤的主因。

不僅如此,台灣商人陸續到中國投資從事種苗(含台灣鯛)繁殖、成魚養殖、加工及出口;由於有些貿易商在兩邊都有工廠,也同樣以美國市場為主,當中國產品大量輸往美國,導致價格走低,這些貿易商回頭又向國內養殖業者殺價,價格因此被越壓越低。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中國養殖技術持續精進,但若不是國內辛苦研發的養殖品種、技術,被部分台商、學者及技術人員在與中國人交流中輕易的流向對岸,台灣怎麼會這麼快喪失優勢?這才是令人憂心之處,恐怕也是馬政府雖一再保證,農漁民還是不相信ECFA的原因所在!

此外,無論是台灣鯛或是吳郭魚,英文名字都叫TILAPIA。在一般消費大眾心目中,這是屬於廉價的淡水養殖魚種,因此才會被國際機構選為提供貧窮地區動物性蛋白質的理想魚種。儘管國內業者一再強調台灣鯛的品質世界第一,但是部分台灣鯛含有臭土味,且被國外檢出含有不當的藥物殘留都是不爭的事實,也成為開拓歐盟等新市場的一大障礙。因此對於現行台灣鯛的衛生安全及品質把關方式,有必要重新檢討修正。另外,這兩年政府突然大幅縮減對台灣鯛協會的經費補助,有必要對外說明;而水產試驗所既然宣稱成功育成新吳郭魚品種,此時就應該主動提供該優良品系種苗給國內養殖業者飼養,以利產業飄搖之際,有助於強化業者的競爭力。

面對年底五都選舉的壓力,政府很快透過補貼救助等短效性措施,平撫台灣鯛養殖業者的情緒。但這不是個案,政府若不能正視問題癥結所在,虛心檢討過熱的兩岸農漁業交流,把好農業品種與技術關卡,避免外流,那麼台灣農漁民還有苦頭吃!

(作者為研究人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