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紓解台灣失業困境

◎ 王念台

目前傳統產業及中小企業的投資疲弱不振,民間投資集中高科技業。這些資本技術密集產業,本身所能創造的就業機會有限。政府應該提出傳統產業的獎勵投資辦法,而不要一味為了支持大企業高科技產業,而急於簽署ECFA。

如此可能會犧牲了傳統工業,對於台灣高失業問題,更加雪上加霜。

行政院成立的「排除投資障礙促進就業小組」,既然意在創造就業,就不應把眼光集中在民間投資總額上,而應該去發掘、激勵服務業、傳統產業及中小企業的投資。決策高層更應修正長期以來對大投資的重視,多鼓勵傳統工業的創新投資。唯有如此,台灣的失業困境才能獲得徹底的紓解。

台灣大部分小型工廠,使用傳統方式,人工費用高,不符合經濟效益,陸續關廠外移,造成相關工商業萎縮,失業人口增加。故政府似乎可延長一段期間,先宣導ECFA簽約的內容,使業者能採用新型生產技術,加上電腦自動化的控制系統,提升產品的品質,提高競爭的優勢。如果能建設附加新生產線,生產特色的產品,即能打破瓶頸,增加營業額、吸引國內大眾愛用國貨,使傳統製造工業更穩固。尤其應鼓勵業界創新,研發多功能設備可分批生產不同產品的方式,不但降低投資金額,而且多樣產品分擔成本可降低單位成本,擴大銷售層面。可使傳統工業有充分的準備迎接ECFA的來到。

台灣的傳統工廠目前危機重重,急需搶救。ECFA時代來臨,更是雪上加霜,政府更應進一步發揮輔導作用,提出有效獎勵辦法。我們的消費者亦應了解,外國貨來自於中國大陸、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等工業水準較落後之國家。他們技術及品管水準,不如我們,如能愛用國貨,不但品質良好,而且經濟實用,絕不比外國貨差。

(作者為退休人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