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巡視土地的 傷痛與願望

◎ 黃旭

隨大甲媽祖四月十六日起駕往新港,數萬人深夜伴著媽祖婆出城,香客們或步行或乘車,在鑾轎與陣頭帶領下一路往南。路上的車子結彩帶、貼靈符,香客們戴斗笠手持進香旗,從下午起,小鎮周邊成為香客的聖城。

在不可思議的簇擁中,我隨著香客們出城,走在寬闊的柏油路上,雖是半夜,路上人家提供的飲水、食物,不時伸到你面前,請你嘗試他們對媽祖婆的心意。免費的食物不只這些,半路上大型休息站,有桌椅讓你坐著大啖米粉加鹹粥。沿途走累的香客席地而坐,雖互不相識,但要攀談起來好似以前就認識。這裡沒有現實社會裡陌生人之間的猜忌,你的攀談不會被當作推銷員、金光黨或登徒子;這裡好似就是你的家,兄弟姊妹在路上互相扶持。跌倒了,馬上有旁人扶你起來;腳抽筋了,找到師傅就幫你免費按摩。

媽祖進香的隊伍於是好像一個超越現實社會的移動空間,沒有現實社會的分化與階層結構,大家平等互信結伴而行。想想看,在日常生活裡你會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食物嗎?在這個暫時性的空間中,現實社會可以看到自己的坎坷和污穢,因此它像一面鏡子,與現實社會構成兩個對立而共生的基地。這種理想化了的社會空間,在宗教朝聖的路上浮現出來,隨著進香期結束,也即將隱沒於社會中。進香讓日常生活的規則暫時死亡,過了這個時期,我們將各自回到崗位上。再度嵌入現實社會的我們,只能像現在的我,遙想你我在街頭的相遇。

媽祖鑾轎上下浮動如蓮步輕移,帶著香客走向遠方的神聖,沿途一步一腳印,巡視土地上的傷痛與願望。日常生活裡的挫折、不公義、哀傷與疏離,信徒們向著媽祖鑾轎傾訴,請求庇祐與賜福。這已經不只是一種美學,在它的深層之處,更是一種特殊的集體情感,宛若孺慕母性化了的台灣大地。

(作者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