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吳郭魚見證親中後果

◎ 李武忠

農委會副主委週一在答覆立委質詢養殖技術輸中,重創台灣漁業時,明顯有避重就輕之嫌。

首先,他承認農委會確實有幾位前主委到中國訪問,但都非漁業方面的背景。問題是這些當過農業最高主管官員,所觸及到國內農業科技機密之等級及內容,明顯高過一般官員及民眾;這些前主委到中國去協助對方發展農漁業,所帶給國內農漁業的威脅與傷害更大,豈可以一句「非漁業背景」可以唬弄?

再者,對於品種、技術、人才輸中,副主委強調目前已有農業科技管理辦法。問題是該法令根本沒有嚇阻作用!台灣寶貴品種、技術、人才還是繼續跑到對岸,國內現有品種九成以上已經在中國生根,部份品種經當地改良後品質更甚台灣,不只價格優勢而已。國人看不出政府有保住台灣農業核心技術的決心與行動(中國黑心、山寨產品一堆,簽智財權有用嗎?)難怪農民對政府、對ECFA沒信心。

最後對於台灣吳郭魚辛苦打下的國際市佔率,被中國所取代部分,副主委指出是市場擴大、不是我國出口減少。

事實上,中國的吳郭魚(中國稱羅非魚)養殖業,在台灣品種、生產技術、加工及國際行銷協助下,已經遠超過台灣。二○○八年中國雖然遭遇罕見凍災,但吳郭魚產量仍然達一百二十萬噸,其中出口量二十二.四四萬噸,占到全球總量的七十%,出口額為七.三億美元,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吳郭魚生產及出口國。二○○九年中國輸美冷凍吳郭魚數量為兩萬九千六百七十二公噸,居首位,超越台灣的一萬三千一百八十公噸;輸往美國冷凍吳郭魚片中國(十萬零六百九十一公噸)與印尼(八千七百五十八公噸)產量均較台灣(兩千三百三十三公噸)為高。這難道不是警訊嗎?

中國吳郭魚、鰻魚、對蝦等外向型產業能快速成長,台商及業者扮演「領頭羊」角色,其中不乏知名企業人士、學者、前官員穿梭兩岸,並在兩邊的民間團體與政府決策中扮演雙重吃重的角色,且已重創國內相關產業的生存發展。這麼多事實擺在眼前,官員真能睜眼說瞎話嗎?(作者為大學兼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