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ECFA 馬每談必敗

◎ 柯建銘

ECFA二次協商,馬政府將其定位為「先行排除國人疑慮」,而不是擺出堅實的談判陣仗與中國談判對伍纏鬥,導致談判竟然提前結束。

這透露兩個訊息:一、馬政府急於在六月完成簽署,只好淪為呼應中國主談代表唐煒所宣示的「快、易、少」三原則,但凡中國有意見者即自我撤守,例如面板業、金融業;更甚者則是砲口對內而非對外,竟然將讓利說操作成為本次主要協商內容及共識,天下豈有這等將對手當成盟友,反將自家人視為敵人的談判?二、更為嚴重的是,雙方對於早收清單根本就沒有共識,只是各說各話。

中國主談代表唐煒在首次協商時,就提出了要台灣依WTO原則實現兩岸經貿正常化,最近我方官員也透露中國更提出陸商所要求高達七百項的早收清單,這些都是台灣最敏感的痛處。中國此舉其實符合談判中一開始即要威懾對方,使對方不戰而屈,以便進行後續安撫及收編的原則,讓利說其實只是這一整套談判戰略中的一環,然看來馬政府已深陷其中無法自拔,面對兇狠的中國談判隊伍更宛如誤入叢林的小白兔。

馬政府執政僅兩年,在談判上完全是新手上路,理應寧慢勿快、寧少勿濫,循序漸進,先分項分議題,羅列出如今最攸關台灣競爭力的項目先與中國對談。由於ECFA架構太龐大,牽涉產業太多,一籃子談判的結果自然就是顧此失彼,甚至因為與過去談判經驗的落差太大、跳躍過快,也會導致我方談判隊伍力不從心無法掌握全局,如果再加上領導人又缺乏中心思想,一心求快甚至自我設定簽署時間表,則ECFA談判終將以失敗收場。

(作者為民進黨立委、政策會執行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