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豪宅學香港? 籠屋呢?

◎ 謝國鐘

三年前我跟著國內一家大建設公司的老闆到香港考察豪宅及購物中心,建在港島山坡上可望見海景的百來坪豪宅,要價快二億港幣,裡頭的裝潢充滿了歐洲皇室及現代前衛的混雜而奢華的風格,又要再花費上千萬港幣,令我們這群台灣人咋舌!

這位建設公司老闆說,除了維多利亞港的無敵海景之外,台灣豪宅空間格局的氣派程度絕對可以超越香港,但是台灣豪宅的價格卻只有香港的五分之一!言下之意,台灣的豪宅市場未來大有可為。

果然,這三年來台灣的豪宅市場不斷追高,產品規劃也愈來愈加奢華,面積從八十坪、一百坪、一五○坪到一八○坪,單坪售價從一百萬、一二○萬、一五○萬到現在已經有建商喊出每坪兩百萬了。即便如此,還是有房屋仲介公司製作了一張世界各大城市的豪宅單價比較表,台北市的房價在表上敬陪末座,只有香港、新加坡的三分之二,不及倫敦與東京的一半。

這張表故意忽略台灣的GDP值只有香港及新加坡的一半,日本的三分之一,更忽略了倫敦及香港都是世界級富豪競相跨國置產的城市。而台北並不是。

去年CNN報導了香港貧富差距懸殊的現象,讓人震驚的是,香港至今仍有十萬多人住在「籠屋」裡,那些籠屋真的就像養雞場的鐵籠子,兩三層的單人鐵床被密密的鐵格網包圍起來,所有個人家當都塞在床上,十九坪大的房間可以住上十七個人,共用兩間簡陋的廁所及一間浴室。即便是這種宛如戰犯集中營的惡劣條件,下舖的每個床位月租居然還要四千多塊台幣!

對照港島上動輒數億港幣的豪宅,真是讓人對香港人所追求的「中環價值」感到毛骨悚然!

CNN說香港是世界發達城市中貧富差距最懸殊的城市,擁有最大面積的貧民窟。近來香港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很大一部分就是要反對港府一味向地產主義傾斜的價值觀,犧牲了對社會弱勢族群的關懷及公義!

台灣的地產主義已經逐漸地向香港的中環價值看齊,但犧牲的,卻是政府該有的對一般百姓及弱勢族群的關懷及公義。呼籲行政院:好好地檢討城市國有地的土地政策吧!

(作者為建築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