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問題在產品 不在行銷

◎ 劉順明

ECFA宣揚了一年多,竟仍有七十八%民眾認為,政府沒有把ECFA說清楚、講明白。是宣傳不夠?還是ECFA本身有問題?

一個本質好的產品,運用適當行銷策略、出色的廣告創意,絕對有助於銷售;然而,一個本質差的產品,越是行銷、廣告,恐會加速這個產品的死亡!

ECFA這個產品最根本的問題在,許多國人不認為它對自己有利,甚至會帶來傷害,自然就不會想支持。會有這種疑慮,主要是政府宣揚「透過簽訂ECFA,與其他貿易夥伴洽簽FTA」,卻又顯得相當沒有把握;等於是告訴全民:ECFA這個商品的品質,連廠商(政府)也無法保證!

更可怕的是,當中國都已公開說:支持台灣與其他國家簽FTA「不是我們的政策」;但是台灣政府還是訂出時間表硬推。這是何等漠視消費者聲音的鴨霸廠商啊?

日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讓利說」,更讓人對ECFA感到問題重重。根據經濟部「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之內涵及可能影響」指出,二○○八年我國對全球的貿易順差是一四八億美元,對中國和香港的順差高達六六七億美元。很簡單的邏輯,既然,台灣每年已經從中國「賺」那麼多錢,中國有機會與台灣洽簽ECFA,竟毫不思量如何平衡一下雙邊貿易,卻如此大方要「讓利」給台灣?這完全不合國際貿易談判常理!除非,中國覺得由這個協議的簽訂,它可以拿到比表面上的「利」更有價值的東西─台灣的本金(主權、政治經濟控制權)!

當近八成民眾不了解ECFA,意味著ECFA這個商品的消費者利益(consumer benefits)不夠,甚至是負面的。這不也反映在部分執政黨立委原本要幫忙宣導ECFA,但因說服不了自己,紛紛對「ECFA宣導策略」打退堂鼓的窘境?這正是政府對ECFA這個商品的核心利益(core value,即台灣透過ECFA與他國洽簽FTA)毫無信心,進而導致市場觀望、商品滯銷的現象。

若政府仍沒意識到ECFA是品質問題,不是行銷問題;沒有提出改善品質的解決方案,卻是自欺欺人地致力於包裝、宣傳活動的加強;恐怕會讓越來越多人認識到ECFA的不堪之處,反倒更擴大及堅定反對ECFA的母體了! (作者為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碩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