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一場花博 多少劫難

◎ 敏洪奎

花博原是馬先生在市長任內起意申辦,如今木已成舟,再檢視申辦是否明智固已於事無補,不過也多少有助國人對他的行事風格,增添幾分認識。

馬先生其人,似是雅好隨興之所至推行一些可有可無政策,不去思量經費支出,不理會錢要花在刀口的金律。他雖不是真正權貴子弟,在這方面卻很有大少習性。他的漢語拼音指令和所謂有品運動,可謂都是沒事找事,但都要動到數億乃至十數億預算,現在這場花博更要花費近八十億。馬先生似沒有太深切的民脂民膏觀念。

今天台灣若是豪富石油王國,在上位者燒燒鈔票製造「政績」自娛猶有可恕,然而現今所謂六三三已成虛話不說,不少庶民生活已無異於第三世界,有父母帶兒女燒炭自殺,有單親媽媽失業全家陷於絕境,而官方仍在興沖沖只顧推動花博這種附庸風雅活動,其有似家中已是妻啼子號,家主仍沉溺於琴棋書畫,是何等無情的諷刺?

花博既是出自馬先生之意,官方自必須全力配合吹捧造勢。以各種面目出現的文宣,有「美麗的力量」、台北市長「賞櫻、採花、喝花茶」、「花博的氣息在空氣中沸騰了起來」之類詩情畫意語句,優美固然優美,但似也很不食人間煙火。大小官員何妨把這些名句,唸給接不到客人的運將、工廠關門的勞工,和找沒頭路大專畢業生聽聽?

今天你若從圓山捷運站走向中山北路,你恐怕會有恍似置身劫後廣島之感。為了興建花博各館,整片社區都被挖掉鏟掉。多少庶民記憶中溫馨、親切的圓山已是面目全非,活像動口腔癌手術切掉大片面頰的病人。官家不徵求耆老鄉親同意,不聽採文史學者意見,貿然摧毀圓山風貌,不知反映的是否權力的傲慢,對鄉土的冷漠?就算有一千個好理由,似也不該如此凌遲圓山。

馬先生的這個花博,原本是規劃在關渡平原,後來發現有徵收土地耗資太高等多重困難,繼任的郝市長乃顧不了馬先生顏面而推翻他的決策,把花博搬到圓山舉辦,由此也可見馬先生決策之粗糙,彷彿一切都跟著感覺走。

對岸當年有名曲「大海航行靠舵手」。今天國人看看馬先生從建成圓環到貓纜到花博一路來的表現,想到這首歌,或不免發出一絲苦笑?

(作者即《一個小市民的心聲》作者孤影)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