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華民國在那裡

■鄭天恩

「聯合報」刊載了一篇名為「明天過後,中華民國還在嗎?」的文章;在文章中,作者大聲疾呼:「中華民國是我們共同的情人」,「中華民國如果被拋棄,我們也等於死了」。然而,即使明天中華民國消失了,我們 - 不論統派或獨派 - 仍然活著。我們並非為了國家而存在,更不是為了虛無的「中華民國」圖騰而活著;我們存在,是為了這塊土地上,兩千三百萬命運相關的人們。

世界上,沒有永恆存在的國家。國家,是人民的共同體,人民把權力交給國家,目的是希望藉著「國家」的集體力量,來維持個人的安全與福祉。當一個國家無法滿足這些基本的需求,或者人民對自身權益更加的覺醒,進而要求更多應有的權利時,國家如果不選擇質變,而是盲目地抑制這些呼聲,那麼,其崩潰也就指日可待了。

今天,人民選擇了「本土化」的中華民國政府,正是人民對於「質變」渴望的象徵。國家的根基,不在於對「國旗」、「國歌」的崇敬,更不在於不著邊際的「中華文化」;國家真正的基礎,是千萬的人民及其賴以維生的這塊大地。因此,從自己腳下踏著的泥土開始,對自己身邊的一切加以珍惜,這才是真正的對國家的「愛」。當「國旗」、「國歌」不能與這種深刻的愛戀產生聯繫時,升旗典禮與唱國歌,也不過是徒具形式而已。

統派抱怨追求「本土化」的人「拋棄中華民國」,然而,他們所不了解的是,將「愛國」與「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畫上等號,這樣的愛,不過是無根的悲戀而已。統派說:「中華民國是共同的情人」,然而我們這四十年來所聽所聞所接受的,不過是大中國主義者強迫灌輸,無根的愛情而已!如果「中華民國」只是這樣一個建築在空想上的國家,只是一個圖騰的話,那麼,它的瓦解正如歷史上的其他朝代一樣,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刻意營造與抑制真正渴望的意識形態,與人民覺醒的自由意志,可以說是積不相容的。

所以,當統派在哀嘆「中華民國被拋棄」的時候,我們應該歡欣鼓舞,因為他們虛無的意識形態,不能再桎梏我們了。我們是自由的個人,明天過後,我們一樣呼吸,一樣歡笑流淚,一樣為哥兒們的生日而開心;我們是獨立的存在,因為我們的存在,「國家」這個詞才有其意義。(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