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李筱峰專欄/舊情綿綿洪一峰 虛情假意馬英九

洪一峰老師過世的那個晚上,我忍著淚,錄唱了一首他的名曲〈舊情綿綿〉,透過電郵傳送給我在台灣文化研究所的學生,並註明「唱首洪一峰的歌,紀念他的過世」。儘管我唱得淚眼迷離,可是對我有回應的學生,幾近於零。台灣文化研究所的學生況且如此,更遑論他人了。我忽然感到一陣悲涼!

隔著斷層,新生代年輕人已經無法體會,在「淡水暮色」中,「思慕的人」是如何的「舊情綿綿」了。我不忍心怪他們,因為他們之所以疏離於上一代的台灣歌曲和語言,是國民黨長期「去台灣化」教育的結果。

國民黨「去台灣化」的政策,使得像洪一峰這樣的本土詞曲作家及演唱家備感艱辛。儘管在五○、六○年代陰霾不開的白色恐怖統治下,洪一峰仍願以開朗的態度創作〈寶島四季謠〉、〈寶島曼波〉、〈蝶戀花〉等輕快歌曲。然而政治禁忌卻如影隨形。例如,有一次,洪一峰在電視台錄影,正要唱他自己作曲、葉俊麟作詞的〈寶島四季謠〉時,才剛開口:「春天時,草山櫻花現嬌媚…」,導播突然叫停,說「草山」必須改唱成「陽明山」,否則不能播出;更難過的是,有一次,洪一峰在登台演唱完後,到了後台竟遭到一位闖入的外省軍人迎面打了一記耳光,那個軍人怒斥他說:「現在要推行國語,唱什麼台語歌!」

外來統治集團的蠻橫與壓霸,摧殘本土語言與文化的發展。在那個所謂「國語」歌曲成為天之驕子,台語歌曲一天只能播兩首的「禁錮的時代」裡,洪一峰堅持他的台語歌曲的創作與演唱,最後卻無法在自己的土地上生存,只好轉往日本發展。這份台灣人深沉的悲哀,不是那些已經放棄自己母語的下一代台灣青年所能體會。

然而洪一峰的堅持,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尤其在民主化來臨之後,洪一峰毫無忌諱地站上本土政黨的選舉造勢台上,替本土政黨助選。不像一些賤骨頭藝人,專門向那個過去打壓台灣本土語言與文化的外來統治集團諂媚,其間真不能以道里計。

所謂「過去打壓台灣本土語言與文化的外來統治集團」何指?當然就是馬英九長期所投身效忠的中國國民黨。不過,最近他們變了,洪一峰病重的時候,馬英九親自探望洪一峰。洪一峰過世後,馬也親往靈前祭拜。過去他們打壓洪一峰、打壓本土語言與歌曲,現在是不是開始「覺今是而昨非」了呢?我看未必,這個探望洪一峰的舉動,恐怕只是在消費洪一峰而已,因為廣受我們這一代台灣人喜愛與尊重的洪一峰,對他們很有票房價值。

但是台灣人別傻了,如果馬英九真的重視台灣的本土語言文化,為何在陳雲林來時,縱容警察闖入唱片行禁止播放台灣歌〈戀戀北迴線〉呢?如果馬英九真的重視台灣的本土語言文化,為何要重用那些敵視台灣主權的中國人進入教育部擔任歷史課綱的審查委員?試圖要壓縮台灣史的分量,增加中國史的比重?在懷念洪一峰的舊情綿綿中,馬英九的出現突增其虛情假意而已。(作者李筱峰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http://www.jimlee.org.tw)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