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女人怒吼 健保處罰單薪家庭!

◎賴靜琳

幾年前我因為生產面臨要不要離開職場的選擇,因為當時服務的單位沒有育嬰假,而我是高齡產婦,為了親自盡到做母親的責任,只能冒著回不了職場工作的風險,辭職在家帶小孩,全家三代老小靠丈夫的一份薪水生活。我們的家庭收入腰斬,可是我們的健保支出卻增加了,因為依健保局規定,我們都要投靠在我先生名下,可是先生的薪水比我高一點,所以雖然我沒收入了,我和小孩卻要比之前付出更高額的健保費,這真是變相處罰願意親自育兒的家庭。

我寫信去健保局申訴,得到的回應是:一、我先生的收入穩定還可以讓我們過得去;二、我們多繳的金額可以幫助許多弱勢家庭減免健保費。聽起來我們突然變偉大了,原來是健保讓我們有機會默默行善耶!

現在,健保費又要漲價了!這麼多年來我們老是被恐嚇健保虧損連連,如果不調漲健保費,健保制度將不能維持;然後健保局的員工每年又可以心安理得的笑納讓普通百姓望塵莫及的年終獎金。

可是造成健保虧損的原因是什麼呢?是不當的醫療資源浪費?是制度上容易讓人鑽漏洞海削健保局?還是馬英九當台北市長時積欠太多的健保費卻不用歸還?政府官員和健保局的高層你們真的曾認真去徹底追查原因,然後謀求根本有效的改進之道嗎?還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漲健保費讓全民買單呢?

健保局以照顧弱勢之名行漲價之事,順便掩蓋行事無能之實,和詐騙集團利用愛心為幌子行騙的本質有何差別呢?

(作者為家庭主婦,嘉義縣番路鄉民)

我們家五萬出頭 要漲

他們家月入九萬 沒事

◎陳玉青

看到「健保費又要調漲」的新聞,真是苦了老百姓。就拿我外子來說,他的月薪剛好是五萬多一點零頭,而我本身是家庭主婦,因此家中只有外子一人賺錢養四口人,且又生活在高消費的台北,光兩個小孩的教育費用和基本家庭開銷,就已經快壓得喘不過氣,現在物價又高,用錢都已經是斤斤計較了。如果四月起健保要調漲,簡直是讓老百姓有苦說不出啊!

我想說的是,為何不以家庭人口的月總薪資及總人口來分攤計算?至少這樣會比較合理吧!假如家中夫妻雙方都有在上班,兩人月薪剛好都是四萬多,雙方薪資加起來也有八、九萬,比我外子賺的可多了好幾萬,然而他們卻不用調漲,真叫人百思不解啊!

真希望政府在為了要補健保的財務漏洞前,先規劃好其他的配套措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民怨。(作者為家庭主婦,台北縣中和市民)

仔細算給你看!

◎呂宗信

在健保制度中,雙薪家庭得以薪資較低一方的費率計算被扶養人的保費,而一家四口的單薪家庭,另三人的保費只能比照受薪人。

以年總收入一樣為六十萬的一家四口家庭相比較,雙薪家庭的投保薪資約為二五二○○元,家庭月繳總保費一三七六元,也可能兩人薪水不相同,其中一人高於二五二○○元,另一人則低於二五二○○元,受扶養人依低薪者投保,家庭總保費可更低;單薪家庭投保薪資約五萬零六百元,家庭月繳總保費為二七六四元,幾乎是雙薪家庭的兩倍!此節已然不公平,然還有更不公平處!雙薪家庭中投保薪資低於二五二○○元者,可以申請菸捐補助健保費用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不等;一樣的家庭總薪資狀況下,單薪家庭卻完全得不到任何補助!甚至在即將調整的健保新制中,還會被調高費率,不只是調高受薪人費率,連同受扶養的其餘三人一個月又要多繳好幾百元!

為什麼年收入和人口數相近的兩個家庭,繳交的健保費用卻會相差好幾倍?

還有更離譜的,若四口的雙薪家庭中其中一人月收入超過十萬,另一人月收入兩萬,每月健保費只有二七四六元(1380+274×3=2746)。家庭月收入超過十二萬的雙薪家庭,健保費用甚至比四口單薪家庭月收入五萬元的更少!健保局和官員們口口聲聲說健保是「社會公義的實現」,「能者多付」,上述情形難道符合社會公義?符合「能者多付」的原則?

(作者為台中一中教師)

「家戶所得」本意在哪?

◎洪增陽

政府瞄準了月薪五萬以上號稱「高所得」的受薪階級,要調漲健保費,其實五萬月薪對一個家庭來說,絕對不是優渥,但政府炮製一個假象,「二代健保」真的要往富人身上找錢了。事實上,這群五十K的勞工,成了健保虧損的代罪羔羊!

根據主計處剛出爐的統計,去年全年每人月平均薪資為四二五○九元,離政府認為的「高所得」月薪五萬其實僅一步之遙,換句話說,將近一半(政府估計五四○萬人)的受薪階級與他的家庭,成了政府「開刀」的對象,原本二代健保「家戶所得」的本意應該不是這樣計算的吧!

(作者為醫院藥師,台大衛政所碩士)

藥價黑洞解決過嗎?

◎董言誠

藥價黑洞的問題存在已久,據統計,我國每次門診處方所開列藥品高出美國許多,確有用藥浮濫情形,如何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恐是政府在提高保費之際,更該去要求各大醫院做到的,而不是把醫療資源浪費的責任轉嫁到全民,要民眾繳交更多的健保費,實屬不合理。

另外,針對沒有工作或失業者與高收入的自由業者同樣都繳六五九元的保費;或是每月收入五萬元以上,不管上限為何,均每月多繳九十元保費,真的不符合社會公平正義;每月賺五萬元,與每月賺五十萬元,真的差很大,實際的日常生活根本無法相提並論,這也是政府應當思考的課題。(作者現任大學社工講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