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曹長青專欄/「五都」是「堵蘇」的奧步

激烈競爭的立委補選落幕,藍綠馬上面對五都選舉,它的競爭規模更大,甚至相當「半總統」選舉,因五都總人口是台灣的一半。從立法院、縣市長、立委補選、五都,再總統大選,這樣頻繁選舉、勞民傷財,世上罕見。為什麼出來個五都選舉?這一切源自國民黨想阻止蘇貞昌選台北縣,是「堵蘇」的奧步,也是國民黨中央集權傳統的延續。

如果台北縣不升格為新台北市,縣長選舉去年就該進行。但民調顯示,周錫瑋一直「掛車尾」,完全不是蘇貞昌的對手。而且「周車尾」還尾大不掉,藍營難以臨場換將。於是國民黨就用台北縣升格來推遲選舉,這樣可贏得喘息機會,重找人選,從長計議。但只升格台北縣,「奧步」太明顯,於是拉上高雄、台南、台中,瞞天過海。結果就有了領土狹小的台灣,出現五個直轄市這種罕見的政治景觀。

世界七大工業國中,沒有誰設這麼多直轄市。美國有三億人口,只有首都華盛頓是特區。英國只有倫敦直轄,法國也只是巴黎,德國有柏林、漢堡、不來梅三個城市州,前西德首都波昂都不是直轄市。義大利沒設直轄市,只在少數民族地區設了自治區。加拿大聯邦只直轄三個「地域」,首都也不是直轄市。日本則是東京都和大阪、京都二個府。

西方民主國家重視的是地方分權、城市的權益平等。像美國的建國先賢,從一開始就不設什麼直轄市,反是強調地方自治。而且為了各州平等,不論大小州,每州都是兩名聯邦參議員,所以五十州有一百名參議員,以確保小州的權益。而眾議員則按人口比例產生,由此構成平衡。

即使幅員遼闊的俄國和中國,也沒設那麼多直轄市。俄羅斯只有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直轄;中國也只設四個直轄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重慶(人口三千萬)還是近年才增加的。

熱中設直轄市,是國民黨中央集權的傳統。一九三一年前,蔣介石政府在中國就設了六個直轄市,不僅有北京、天津、上海,還有南京、漢口,甚至青島也成了直轄市。抗戰結束時,蔣政府又把大連、瀋陽、哈爾濱升格為直轄市,甚至把東三省改為東九省,一下增加六個省,齊齊哈爾市就成了嫩江省,佳木斯成了合江省,簡直是隨「蔣」所欲。而今天馬英九則是天「馬」行空,也是這樣亂來。

本來台灣省政府被虛級化後,中央和地方間的臃腫被割除,行政區劃變得比較實際,但「五都」體制,等於又冒出來五個「省級」,不僅劇增中央權力和控制,削弱地方,並人為製造出一場大規模選舉(否則可跟縣市長選舉一起進行);而且在資源預算上獨厚五個直轄市,對其他十七縣市(和民眾)也缺乏公平可言。

但國民黨為了延緩周錫瑋的慘敗,阻止蘇貞昌在台北縣的勝選,竟不惜弄出個「五都」體制,結果年底台灣一半人口又要動員、選舉、投票。這些興師動眾的廣告文宣、造勢大會等等開銷,浪費資源。

綠營在四席立委補選中贏了三席, 士氣大振!但對善走「奧步」的國民黨,不可掉以輕心;尤其是對五都選舉的關鍵戰場新台北市,綠營應派出最強棒人選。朱立倫是馬英九的「替身」,只有勇敢地應戰、擊敗朱立倫,二○一二才能使馬英九成為 「前總統 」。

(作者曹長青為獨立評論員,http://caochangqing.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